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到西店村人才公寓調研
春日的武城縣李家戶鎮西店村,春色比別處更濃一些。整齊劃一的房屋前后,硬化的道路兩邊,海棠花、梨花競相綻放。
再過幾天,濰坊市臨朐縣果木研究所高級農藝師陳福志將再次來到這里,為西店村特色種植果木進行技術指導。去年,陳福志在西店村一待就是40天,西店村作為他們研究所的實驗基地,各種果木項目的落地需要參與的工作不少。
在西店村人才公寓,陳福志曾經在這里生活用的柴米油鹽、被褥都整齊擺放著。村黨支部書記李福祥說:“專家們走后,行李我們都認真組織放置,等專家們再來還能拎包入住。 ”
記者在人才公寓里轉了轉,兩層復式樓房客廳、廚房、臥室里各種設施一應俱全,環境可謂優渥。
進村入戶的農技人才不斷完善和延伸村里的產業鏈條,2016年西店村作為曾經的省定建檔立卡貧困村,成功摘掉貧困村的帽子。
今年,鼓勵興辦“鄉村人才公寓”寫進市政府工作報告。在我市,將有更多專業人才進入農村貢獻“光和熱”,標準建設、管理規范的人才公寓也將越來越多。
緩解了專家下鄉的來回奔波苦
最近,李福祥有點忙。“每周都有幾撥到我們西店來參觀的,遠的有煙臺、日照、臨沂、東營的,近的有附近縣市的,我自己都納悶,人家那里比咱這里經濟實力強,怎么會想到來西店考察呢? ”李福祥說。
從村容村貌給記者的第一印象,西店村儼然是個富裕村。這一切都緣自2015年的轉變。
以前,西店村還是一個種植玉米、小麥、棉花的傳統農業村莊。 2015年,在省派西店村“第一書記”朱玉國以及村兩委的探索下,村里決定試水種植特色果木。
都知道新特品種種植收益高,但若不懂管理或防治病害不及時,減產、絕收的風險也很大,這就需要農技專家的常蹲常駐。
李福祥介紹,“起初外地來的農技專家臨時在村委會湊合住一晚,隨著引進項目的增加,到村里來的農技專家越來越多,次數也越來越頻繁,吃住條件就愈顯捉襟見肘。 ”
為了讓專家們吃住舒心,村干部開始動腦筋。那時,新農村改造剛建成一批獨院2層樓房,許多農戶出去打工后一直沒有入住。村里就租用這些樓房進行裝修、購置家具電器、鍋碗瓢盆,建成了名副其實的人才公寓。
令李福祥沒有想到的是,這一做法還成了全市首創,作為先進經驗成為別人學習的榜樣。李福祥說:“人才公寓是我們在發展村里致富項目過程中的必要產物,村里搞農業產業化離不開這些能人的幫助。 ”
去年,市委副書記、市長陳飛專門到西店村調研鄉村人才工作。在今年的省“兩會”上,陳飛市長關于我市鄉村人才公寓的介紹被不少省級媒體刊發并傳為美談。
“鄉村人才公寓的出現,解決了往昔農業科技人才早晨下鄉傍晚返程的舟車勞頓之苦,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農技專家扎根德州鄉村,為現代農業提供及時的智力和技術保障。”武城縣委書記張磊說。
<b>人才進村,百姓脫貧致富有后勁</b>
眼下,夏津縣香趙莊鎮紙房頭村瑞豐源合作社的櫻桃樹、桃樹、梨樹即將進入果枝管理階段,山東農業大學園藝系彭福田教授這幾天就要過來對合作社進行剪枝管理指導。去年,合作社專門新建房屋作為人才公寓,今年,合作社為人才公寓進行了再裝修,購置了電腦、空調等設備。“專家到我們這里不容易,我們當然要給他們提供最好的生活環境。 ”紙房頭村黨支部書記王建介紹,合作社已經與省農科院等機構對接,接下來還會有省農科院信息所梁慶祥研究員、山東壽光蔬菜集團石興奎經理等專家來合作社,為農業物聯網建設、開拓銷售渠道、提升市場競爭力等提供幫助。
瑞豐源合作社流轉了村里的500畝耕地,村民們除了獲得土地租金的收益,還能到合作社打工,每天能掙50元。去年,全村戶均收入達到1萬元,村里6戶貧困戶借此脫貧。
在武城西店村,專家吃住無憂,較遠的濰坊、河北的專家可以常住,較近的濟南、禹城、平原等十幾位技術人員也能隨叫隨到。有了技術保障,西店村發展種養項目有了后勁。
如今,西店村的產業項目越來越多:發展了西府海棠景觀樹栽種,柿子、山楂、石榴、核桃、桑葚等9個特色新品果樹種植園,黃芩、射干等中藥材種植,改造坑灣建藕塘、魚塘等扶貧“造血”項目10余個。
今年72歲的西店村村民衣連興和老伴兒身體都不好,在貧困線下掙扎了這么多年,沒想到在去年脫了貧。 “我們以上級撥付的扶貧款入股村里的西府海棠合作社,林下種植中藥材,每畝地的收益每年達到6000元。 ”衣連興說。
今年秋后,西府海棠樹苗就能上市,每株最低保護價80元,據李福祥測算,到時候西府海棠的收益將達到每畝8000元,衣連興一家的收益又能增加1萬多元。
李福祥介紹,村里貧困戶加入到合作社后,收益有保障。
人才帶專業技術進村,老百姓得到的是真金白銀。
此外,人才公寓的居住條件也得到駐村專家的認可。陳福志說:“在人才公寓吃住很方便,很舒心,過幾天我還準備帶著家屬來在這里長住一段時間呢。 ”
<b>人才工作怎么重視都不過分</b>
放眼全市,越來越多的鄉村人才公寓正不斷涌現。
3月30日,寧津縣柴胡店鎮鄉村人才公寓在崔楊社區正式揭牌啟用,首批6位專家和文化人才入住。如今,寧津縣除了縣城駐地的街道和開發區之外,其他所有的鄉鎮、街道全部建立了鄉村人才公寓。 “我們不僅為專家人才提供住所,還派專人盯上,為專家搞好服務,同時確保有空置人才公寓,不讓人才等公寓。 ”寧津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縣人才辦主任楊書強說。
在武城,四女寺鎮、郝王莊鎮等按照村里合作社的發展需要,人才公寓也在進一步的籌建當中。
據武城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劉之榮介紹,目前,武城專門制定了加快推進鄉村人才公寓建設的實施辦法,今后,將按照“以需定建、因地制宜、多措并舉、實用為主”的原則,在建設標準、建設程序和管理考核等方面加以規范,縣財政也將給予建設運轉費用方面的支持。
其實,在我市,人才工作早已成為一項怎么重視都不過頭,怎么抓緊也不過分的工作。
2015年底,德州市出臺《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人才支撐計劃》,也稱德州人才新政“黃金30條”,吸引人才創業創新我市誠意滿滿。去年召開的第九屆“海洽會”上,陳飛帶領13個縣市區長,與高層次人才逐一對接洽談,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主動跟蹤落實項目。
從市長率隊“搶”人才到關心人才吃住行,透露出我市人才工作的信號:充分發揮政府人才工作綜合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在人才工作投入上、考核上、優化環境上不遺余力。
而對在艱苦偏遠地區和基層一線工作的專業人才,要拿出更優惠的政策,還應身體力行將政策落實。張磊說:“對待基層人才,更要關心工作和生活,更要舍得投入財力。 ”
<b>政策解讀</b>
<b> 2020年我市將建成人才公寓300萬平方米</b>
2015年底,我市出臺《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人才支撐計劃》,也稱德州人才新政“黃金30條”,規定市財政每年設立不低于1億元的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加快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團隊),為建設協同發展示范區提供人才智力支撐。計劃規定,到2020年,全市引進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100個、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300名,引進博士、碩士5000名、大學生10萬名;建成人才公寓300萬平方米、孵化器300萬平方米,打造魯北人才改革試驗區,把德州市建設成為全國一流的人才匯聚之州、創新創業之城。
□記者 高紅巖 王玉磊 通訊員 鄧美平 馬慧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