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 姬春雪
木雕技藝在“中國桌椅之鄉”寧津縣張大莊鎮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傳至今日,最有木雕技藝代表性和獨具特色的,是張大莊鎮張戶頭村的張氏木雕技藝。
2017年,張氏木雕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清代發源于“桌椅之鄉”
寧津縣位于山東西北部,隸屬德州市。自清朝嘉慶年間,張大莊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就開始以制作木床、木桶、木碗、木質桌椅等生活用具聞名。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他們逐漸讓木材的加工制作更富藝術性,由此出現了木雕技藝。
到清朝光緒年間,張大莊鎮張戶頭村出現了一位雕刻技藝爐火純青的木工老藝人——張潔源。據史料記載,張潔源是一位在當時名冠齊魯的能工巧匠,他所創造的雕刻藝術,造型上力求精美,裝飾上力求精巧,在造型和紋飾上表現出豐滿、樸實、圓潤、柔和的風格。在雕刻時,他力求能于大處著力,形成了像魯西北大平原農民一樣粗獷、奔放和優雅細膩并存的藝術效果。張潔源成為張氏木雕技藝的始祖,他的技藝傳至現在的張立成,已歷經了五代。
傳承中融入現代氣息
張立成是張潔源的第五世孫,受祖輩的影響,很小的時候,他就獨自鼓搗木工工具,制作一些小物件。他9歲時,看到爺爺雕刻櫥柜花鳥木飾,便模仿著用小刻刀獨自制作完成了許多小鳥的花雕飾品,受到爺爺、鄉親的鼓勵和贊揚。
自幼的藝術熏陶和耳濡目染,再加上祖輩的培養教育,張立成初中時給本村村民制作新房用的坨梁,就精美絕倫,鄉親們都拍手稱好。張立成學習和繼承了張氏雕刻藝術后,并不滿足于祖輩的成就,他在祖輩的基礎上探索創新,使藝術品更具有神韻和現代氣息。在他的努力下,張氏木雕聲名遠播。
古老技藝躋身“非遺”
中國是一個崇尚雕刻又擅長雕刻的國度,在品種繁多,流派紛呈的百余種民間雕刻工藝中,張氏木雕憑借其悠久的歷史、豐富的品類、生動的神韻、精美的雕飾以及一代代傳承人精湛的技藝,而熠熠生輝。它蘊含著勞動人民的智慧,融入了中華民族特有的氣質的文化素養。
2017年,張氏木雕被列入德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相信在政府和人民的保護下,這個古老的技藝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張氏木雕:百余年傳承中融入現代氣息
張氏木雕傳承人在雕刻作品
張氏木雕梅蘭竹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