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成立一個企業,總要借助一些便利條件和先天優勢,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古貝春酒業的誕生也不例外。
古貝春酒業誕生于上世紀50年代。在新中國成立前后,武城縣境內的運河沿岸分布著許多民間釀酒作坊。 1952年,武城縣政府將縣城附近、運河東畔的幾家民間酒作坊公私合營,于1958年成立了“國營武城酒廠”,這就是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
為什么在武城運河沿岸會出現釀酒作坊林立的景象呢?這就是大運河帶來的便利。其一,行話說,“水是酒之骨”“好水出好酒”。運河水質甘美,用它釀酒,出酒率高,酒質好。其二,運輸便捷。近代以前,水路是重要的運輸方式,而且成本低廉。其三,運河的灌溉之利讓武城農業受益良多,土地肥沃,盛產五谷,而糧食又是釀酒最重要的原料。以上原因,使運河沿岸形成了釀酒傳統。
依托大運河而生的古貝春酒業,由此與大運河結下不解之緣。
1978年,古貝春酒研制成功,后被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中國書協首任主席舒同揮毫潑墨,寫下膾炙人口的《古貝春贊》,其中“古貝之春運水中”一句令人浮想聯翩。
1983年,武城酒廠在武城新縣城西郊建立新城酒廠。 1993年,在新城酒廠基礎上擴建為古貝春集團總公司。新建酒廠在尋找優質水源的過程中,一直不計成本從老城酒廠的古井中運水釀酒,以保證產品質量。
從1996年開始,古貝春集團開始了兩次創業征程。在企業規模、效益不斷增長的同時,也以運河文化為依托,開展了聲勢浩大而持久的企業文化建設。1997年秋,古貝春公司面向全國重金征集廣告語,“千年大運河,萬家古貝春”從此響徹齊魯大地。從2002年起,舉辦了以運河為重要元素的12屆“古貝春酒文化節”,由喬羽作詞、谷建芬作曲的《古貝春酒文化節節歌》,首句即是“采來大運河的芳香,釀造自己的酒漿”。 2004年以來,古貝春公司在建設工業旅游園區的過程中,相繼修建了“詩酒大道”“百詩苑”“酒仙山”等十大文化景觀。這些文化景觀融匯傳統文化、地域文化和行業文化,帶有濃重的運河地域特色,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2005以來,公司出版了《運河酒話(卷一)》等17部企業文化書籍。2010年至2012年,公司連續舉辦了3屆“全國酒文化楹聯有獎征集大賽”,多副獲獎作品涉及運河文化。如:“承魯酒千年歷史,合一城厚重人文,韻致天成,杯杯帶運河月色;萃神農五谷精華,出萬種濃醇風味,聲名鵲起,處處掀古貝春潮。 ”(古貝春杯一等獎,江蘇卜用可撰)“古貝州風約貴州,吹濃千里醬香,凝成國酒;運河水云邀赤水,抬起一輪明月,掛作金牌。 ”(古貝元杯三等獎,湖南劉春華撰)“窖魯西月、江北云,蒸餾古意五千年,融于國蘊;汲竹葉香、杏花韻,勾兌春光八百里,醉了運河。 ”(國蘊杯二等獎,河北董海紅撰)……369副獲獎作品經近百位書法家精心書寫,先后匯編為《古貝春潮》《古貝元韻》和《國蘊凝香》結集出版,時任中國楹聯學會會長孟繁錦稱贊:“這不僅是承辦企業在文化建設上的一座豐碑,而且在中國楹聯的現代史上也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古貝春報》自1996年創刊以來,幾乎每期登載與運河文化有關的文章。截至目前,集團擁有藝術團、架鼓隊、秧歌隊、京劇社、書畫院5大文化團體,創作表演的許多節目不僅涉及運河,而且多次在沿河兩岸演出。
1996年以來,古貝春公司先后出資數千萬元贊助各種公益事業。如:倡導成立“德州市酒文化研究會”;承辦“中國酒道研究專家委員會會議”;聯合中國作家協會、人民日報社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辦“照亮中國詩歌朗誦會”等等。古貝春公司側重運河文化開展公益活動。2007年,德州市運河文化藝術促進會成立,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周曉峰擔任副會長;近年,公司響應國家“開發利用運河”的號召,鼓勵支持公司文化人士積極參加“大運河文化帶”調研建設活動;2017年,公司多年搜集整理的《武城運河民謠》成功申報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緣起于運河的古貝春公司,在未來的征程中,將始終牢記初心。目前,公司籌備寫作《運河酒話(卷二)》,計劃2021年出版;借助瀕臨大運河的優勢,將老城酒廠作為公司文化基地開發,將陳舊、傳統的設施設備作為展示傳統工藝的實物,從文化的角度開辟一片新天地。
□李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