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小的時候就期待過端午節。
??? 一到端午節,賣粽子葉和香包的人多了起來。那段時間,家中長輩只要去趕集的,回家除了滿籃子的菜,還會捎回來一大疊粽子葉和各種有著漂亮形狀的香包。見到家中小輩,每人脖子上掛一個,好看,也香。
??? 講究點的長輩,會親手為孩子的衣服繡上蛇、蝎子、蜈蚣、壁虎、蟾蜍等“五毒”花樣,這就是“五毒衣”。因為有種說法,農歷五月天氣濕熱人容易生病,各種蛇蟲也非常活躍,一不留神就可能被咬傷,給孩子穿上“五毒衣”,可以辟邪去穢,讓孩子健康平安成長。
??? 包粽子是過節的必備環節,也是一家人最熱鬧的時候。大娘嬸嬸們坐著小板凳圍成一圈,圈里擺放的是一大盆洗好的棗子、紅豆和江米。每人身邊都有一疊粽子葉。一群孩子被趕在外圍,眼巴巴地瞅著,琢磨著誰包的粽子大,放的棗子足。
??? 這種期待到現在還記憶猶新。
??? 不知道為什么,老家大土灶做出來的飯食很是美味……尤其是煮粽子的時候,好像大灶也知道自己沒多少機會煮這么香甜的東西,要好好表現一把,一個勁兒地悶著悶著,悶到太陽落山,悶到繁星滿天……可堂兄弟姐妹們都不走,從堂屋里守成一堆,一個個不由自主“點起了頭”。直到一位大娘或嬸嬸洗著手去灶臺。一開鍋蓋,滿院香甜,歡喜雀躍。
??? 熟透的粽子讓人垂涎三尺,拉開粽子葉,內里四角很精神的向外翹著,長長的米粒被煮得有些透明,又有點泛黃發翠,像上好的翡翠,豆沙或棗子隱隱約約,帶著一點甜蜜的矜持。咬一口,餡兒甜甜的。有了米的中和,這種甜也不膩了。
??? 能吃到香甜粽子的好事也就只能端午前后才有了,平時不過節的時候最受寵的小孫子央著奶奶做點,大人被纏得煩了,孩子屁股上還會挨上一巴掌:“小饞貓,不吃飯了,還指著那點柴火過日子喲。 ”
??? 慢慢地,用大灶的時候少了,家家用起了蜂窩煤,后來又改成煤氣爐,現在通了天然氣,家家戶戶用上了干凈又省力的燃氣灶。端午節吃粽子也不算奢侈了,想吃就包……但平時做的總吃不出端午節的香甜來。
??? 我依舊期待端午節。在外打拼的家人會陸續回來。小時候一起上房爬樹、追狗攆雞的堂兄弟姐妹們都有了孩子,如今穩重起來,成了包粽子的主力。而當年的主力——長輩們則在旁邊看著,摟著自己的孫輩笑談起過去小饞貓們纏著要粽子吃的情形,讓已經老大不小的我們,都小小不好意思了一次。
??? 我們,像他們當初一樣,端午節,給孩子買香包準備“五毒衣”。但比起會織毛衣、繡花等樣樣精通的長輩來說,年輕一輩能拿針補個窟窿就算技術不錯了。但我依舊會想起小時候的那些端午節,會給家中孩子尤其是新生兒,買上一件小小的五毒肚兜,送給他或者她,帶上我的祝福:“辟邪去穢,健康平安。 ”
??? □青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