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王志強 本報通訊員 左天普
12月19日上午,德州市中醫院開發區分院四樓醫生辦公室內,內科醫生曹旺波說,如果25年前的那次煤氣中毒再厲害些,或許會危及他的生命了。
1980年出生的曹旺波至今印象深刻,他人生的唯一一次煤氣中毒:他11歲那年正在村里小學讀五年級,一天早上起來,在煤煙中他感覺頭暈、惡心,并嘔吐起來。盡管這樣,他還是堅持去了鎮上——當天要在那里參加考試。在考試過程中,他吐得厲害。老師了解情況后判定,曹旺波煤氣中毒了——他房間里取暖的煤爐是罪魁禍首。
老師準假讓其回家休息,一天后曹旺波好了。“現在當了醫生,知道當初自己的頭暈、惡心、嘔吐是煤氣中毒的典型癥狀,慶幸當時中毒很輕。 ”曹旺波說,煤氣中毒是一氧化碳中毒的通俗叫法,一氧化碳通過影響人體血液,降低血液攜帶氧的能力,對大腦和心臟造成損害,甚至可導致死亡。
作為內科醫生,他的病人中不乏煤氣中毒患者,患者多來自農村或城鄉接合部,冬季是高發期。在密閉的房間里使用煤爐取暖、做飯或用木炭爐烘烤,門窗緊閉或安裝風斗不正確;平房煙囪安裝不合理,筒口正對風口的,尤其是遇刮風、陰天、下雪等低氣壓天氣,室內積蓄的燃燒廢氣無法及時排出,又沒有及時處理;使用燃氣取暖洗浴,通風不良,都可能造成煤氣中毒。個別人吃木炭火鍋、在開著空調的汽車內睡覺,通風不及時也會造成一氧化碳中毒。“如果感覺頭暈、眼花、耳鳴、惡心、嘔吐、全身乏力,應立即開窗通風,到室外吸入新鮮空氣。如果情況較嚴重,應趁著意識清醒,盡量在地上匍匐爬行,避免猛然站起,引起血液回流而暈厥。 ”曹旺波提醒。
值得注意的是,曹旺波說,不少人在發現自己煤氣中毒時,已經動彈不了了,因此煤氣中毒的預防頗為重要。他介紹,冬季取暖時,一定注意室內通風換氣,這是預防煤氣中毒的關鍵,要克服麻痹思想,房內生火取暖,一定要安裝排煙設備,并經常檢查有無堵塞和漏洞,及時修理。煙筒伸到室外的部分,最好安一個彎頭,防止嗆風倒煙。室內門窗不要關得太嚴,用煤氣或液化氣做飯燒水,也應嚴防煤氣中毒,辦法是注意管道有無漏氣,不用火時,應關緊閘門。一氧化碳是在燃燒不完全的情況下產生的,防止中毒的最好辦法就是通風。生活中的一氧化碳主要來自煤氣灶、火爐、燃煤取暖器、燃油發動機。活動板房、臨時安置房內使用火爐、火盆等木炭取暖,更易產生煤氣中毒。
如果吸入一氧化碳過多,病人會呈現深度昏迷,各種反射消失,大小便失禁,四肢冷,血壓下降,呼吸急促,會很容易導致死亡。“一旦發生煤氣中毒,在等待急救的同時可以進行些簡單的自救。應迅速將患者轉移到空氣清新的地方,并且注意保暖,如果患者口腔內有分泌物,一定要清除口腔內的分泌物,把頭偏向一側,解開患者的衣扣,保持呼吸道通暢,以防患者窒息,此時要注意給予患者保暖,撥打120急救電話,呼吸心跳微弱的煤氣中毒患者,應及時給予搶救措施,如人工呼吸、心肺復蘇等。 ”曹旺波說。
曾做過一年急救醫生的曹旺波介紹,煤氣中毒的患者中,獨居老人、看大門的老人以及采用煤爐取暖的廠房工人是高危人群,對于獨居老人,兒女、社區網格員、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村干部等要定期看望,幫忙查找隱患,并教給他們預防煤氣中毒的方法。
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在煤氣中毒患者中,是較為嚴重的,此時應及時對其進行高壓氧艙治療,煤氣中毒主要對腦皮質損傷大,如果中毒者本身有基礎病的,還可能引起肺水腫、心臟病等。
相關鏈接
別讓這些“常識”誤導你
冬季取暖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預防煤氣中毒。同時要避開以下誤區,以免發生悲劇。
室內沒有煤煙不會引起中毒。煤氣是一種無色、無味氣體,室內沒有煤煙,不等于沒有煤氣。煤氣中毒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
用濕煤封火或放一盆水不會引起煤氣中毒。其實,一氧化碳極難溶于水;而且水分和煤在高溫下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一種叫水煤氣的混合氣體,含有大量一氧化碳,且比重大,更易在室內彌漫,增加中毒危險性。
火爐上烤棗核、橘皮能解煤毒。在煤爐上烤這些香型物質,也只能增加室內的清香味,并不能吸收煤氣和預防中毒。
裝上煙筒就不會煤氣中毒。如果遇大風倒煙、煙筒被煙灰或其他東西堵塞時,煤氣排不出或排量少,大部分會擴散在室內,也會發生煤氣中毒。
門窗上有縫隙不會引起煤氣中毒。空氣比重為1,煤氣比重為0.967,室外空氣比煤氣重。如果門窗縫隙處于低處,煤氣便不易排出。因此門窗上有縫隙也可能發生煤氣中毒。
煤氣中毒癥狀緩解著急出院。煤氣中毒分為急性期和假愈期,假愈期可長可短,與中毒程度、年齡、有無基礎病、中毒時間等有關,發病時間常見于一氧化碳中毒的第二天到第六十天,如果患者在假愈期內出院,容易出現遲發性腦病,出現癡呆癥狀,引起肢體功能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