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忠
炎炎夏日,蟬不住地鳴叫了。陽光透過枝葉的縫隙,微風拂去夏日的悶熱,蟬鳴陣陣,風送花香,仿佛整個夏季都是蟬的世界。千百年來,那一聲聲“知了知了”的鳴叫,也一次次出現在詩人們的筆端。
倘若說起關于蟬的詩,最有名的莫過于初唐名臣虞世南的《蟬》了。“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長年客居在外,漂泊異鄉,聽到這蟬兒的嘶鳴,一定想起了和小伙伴們捕蟬的童年趣事,想起了母親頭上如霜的白發。
南朝梁代詩人王籍,才華橫溢,但郁郁不得志。但因其《入若耶溪》一詩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而享譽詩史。“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詞《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更是給人以一種涼風徐徐的感覺;“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這首《在獄詠蟬》詩是唐代文學家駱賓王的代表作,也是詠物詩中的名作。晚唐詩人李商隱的一首《蟬》詩:“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發出對人生的慨嘆,即如蟬一樣守住清貧,守住高潔。“高柳有蟬鳴,聲聲總關情。 ”其實,在浩如煙海的古詩詞中,蟬兒一直是文人騷客著筆的對象,數不勝數。在這樣濃蔭匝地的盛夏,如能手握一卷書香,聽聞高樹上陣陣蟬鳴,感受一顆顆靈魂的高潔,真乃一件美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