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明
“立秋”是我國農歷二十四節氣之一,意味著涼爽宜人秋天的開始,歷來為人們所期盼,民間更有許多與其相關的農諺。“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的變化。從這一天起,氣溫逐漸下降,天高氣爽,正如農諺所說:“立秋之日涼風至”,“早上立了秋,晚上涼颼颼”。但人們不可盲目樂觀,“立秋”過后,“秋老虎”余威尚存,民間有“秋熱熱死牛”的說法。“立秋”對農民朋友顯得尤為重要。農諺說:“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這就是說,立秋日如果聽到雷聲,冬季時作物就會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可以風調雨順地過日子,不會有旱澇之憂,可以坐等豐收。人們還認為“立秋”節氣的交替時辰越晚越好,即農諺所云:“春要早打,秋要晚立”。而“立秋溫不降,莊稼長得旺”,說得是只有經過秋陽的曝曬,莊稼才能豐收有望。“立秋十八天,寸草結籽粒”,一個金色的秋天就要到來了。農人們在這個季節里,盤算最多的是農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頭伏蘿卜末伏菜”,“立了秋,棉花把頭揪”。“立秋”也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最容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來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所以“十場秋雨要穿棉”。天涼了,還應注意“水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飲食起居方面,宜做到“早臥早起,與雞俱興”。
又是一年“立秋”季。人們在生產、生活實踐中淘沙見金而成就的這些頗具情趣的農諺,可謂形象準確,畫龍點睛,言簡意賅,會讓人感受到“秋”的舒爽和意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