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洪明
古往今來,人們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口誅筆伐。其中,名人雅士們那些揭露、戲弄貪官的佳對妙聯,更是入木三分,大快人心。
唐朝時,大年三十的傍晚,一個貪官在縣衙門上貼了一副紅對聯。上聯是:“一心為民兩袖清風三思而行四方太平五谷豐登”;下聯是:“六欲有節七情有度八面兼顧久(九)居德苑十分廉明”;橫批是:“福蔭百姓”。初一早晨,衙門口的人圍得水泄不通,還不時有人喝彩:“好啊!寫得妙極了! ”貪官聽了得意洋洋。突然,一衙役匆匆跑來說:“老爺,不好啦!不知誰在咱衙門上的紅對聯旁貼上了白對聯。 ”貪官滿臉煞白地跑出去一看,只見那上聯寫著:“十年寒窗九載熬油八進科場七品到手六親不認”;下聯寫著:“五官不正四蹄不羈三餐飽食二話不說一心撈錢”。橫批是:“苦煞百姓”。聯語針鋒相對,切人切事,一時廣為傳誦,弄得那貪官聲名狼藉。
明朝某縣官徇私舞弊,百姓怨聲載道,他卻恬不知恥地貼了一副對聯裝點門面:“眼前皆赤子,頭上盡青天。”有一位雅士把對聯改成:“腹中皆白子,頭上盡黃金。”官場丑態,一針見血,還其貪官污吏真面目。
清朝同治年間,川中有個叫李儒卿的官員,生性貪財,為官期間大量搜刮民脂民膏,人稱“李剝皮”。百姓敢怒不敢言,但有一秀才用他的名字寫了一副謎聯:“本非正人,裝作雷公模樣,卻少三分面目;慣開私卯,會打銀子主意,絕無一點良心。”此聯為拆字聯,諷刺意味十足。上聯“本非正人”即“人字旁”;“裝作雷公模樣”即“雨”字,“面字少三”,就是“而”字;合起來正是“儒”字。下聯“絕無一點良心”,就是“艮”字,加上“卯”字分開,即是“卿”字。對聯雖未點明寫誰,但明眼人一猜就知道是在諷刺誰,堪稱神來之筆。
清乾隆時,直隸學政吳省欽,胸無點墨,貪贓枉法。有一年鄉試,他任主考,大權在握,借機大肆受賄,世人側目,莘莘學子叫苦不迭。有一秀才,才華橫溢,滿腹詩文,卻無錢送禮,結果名落孫山。他氣憤不過,當場急書一副對聯貼于考場門上:“少目焉能評文字,欠金安可望功名”。橫批是:“口大欺天”。上下聯分別把主考官的名字“省欽”分拆成名,橫批四字則暗隱“吳”姓。此聯深含諷刺意味,妙趣橫生,將一個貪官的嘴臉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可謂痛快淋漓,觀者無不拍手稱快。
民國時期,政府橫征暴斂,官吏貪腐盛行,民不聊生。當時有一著名文人劉師亮寫了一副名滿天下的對聯。這副對聯只有八個字,上聯:“民國萬稅”;下聯:“天下大貪”。此聯一出,讀者皆拍案叫絕,爭相傳誦,很快火遍大江南北。
然而,從古到今,凡貪官都沒有好下場。正如一位學士這副對聯所寫:“官大,權大,膽子大,口袋更大;手長,舌長,裙帶長,好景不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