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任婧婉 黃有杰 通訊員 張銳報道
德州新聞網訊 7月23日,記者從縣教育局獲悉,城區小學和邊臨鎮、丁莊鄉、神頭鎮、滋鎮小學的畢業生已基本完成報名,我縣城區初中招生報名工作已接近尾聲。
今年,縣教育局按照“公平、公開、有序”和“取消擇校、調整學區、控制班額、分類入學”的招生原則,首次把城區的初中一年級招生對象具體分三類:在城區初中學區內有房產證、常住戶籍為第一類對象;非城區初中學區戶籍,但其父母已在城區內購房,并持有房產證為第二類對象;既非城區戶籍又無城區房產,但其父(母)已在城區內辦廠、經商,或在初中學區內務工滿一年以上為第三類對象。第一、二類學生對象按房屋所在地區域和教育局劃定的招生范圍到相應的學校入學;第三類對象和邊臨鎮等四個鄉鎮戶籍的小學畢業生由教育局根據各校報名情況統一安排就讀學校。城區公辦小學中不屬于這三類的農村學生回戶籍所在地中學就讀。
“這次采取分類入學的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班額,讓我縣教學資源得到最優配置。”該局副局長王曉林說。近年來,我縣儼然掀起一陣“擇校熱”,不僅城區的孩子都往中考成績最優秀的學校擠,一些鄉鎮學生也紛紛涌入縣城。在這種趨勢下,部分城區中學超額招生,人數最多的班甚至達到100多個學生。在這樣的班級中,只關注班里成績中上游的學生和總體學習氛圍就已經耗費了教師的大部分精力,一些學生根本無暇顧及。與此同時,其他學校的生源大量流失,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一些鄉鎮孩子的家長,尤其是常年外出打工的家長早早將年幼的孩子送到縣城上民辦小學,以期畢業時能直接升入城區初中。這種情況還導致一些存在安全隱患、無證經營的“小餐桌”如雨后春筍般冒出,屢禁不止。“按照規定執行下來,不僅各個學校的班額得到控制,教學資源得到最優配置,‘小餐桌’問題也從根本上得到解決。 ”王曉林說。
據了解,今年我縣小學畢業生達6115人,到城區初中招生報名的學生3000余人。面對這3000多名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在此次招生過程中教育局和相關學校的工作人員始終堅持原則,以極大的耐心、細心和責任心登記報名學生的情況,確保信息的準確性。目前,一類、二類的學生大部分已經順利完成報名,三類學生中還有187名學生因家長證件不全、信息不符等原因暫時無法報名。“這187名學生有些是因為戶口問題,例如爺爺在城區有房子,孫子和爺爺一起住,但戶口并不在一起;或者家長常年在縣城擺攤,沒有營業執照,孩子在城區上的小學;或者早已經在城區買了房子,但房產證還沒有過戶等原因。 ”王曉林說,“對這些學生,我們還需要在報名結束后到學生家實地走訪,調查情況是否屬實,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些學生進行分校,并在8月20日對分校結果進行公示,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到最合適的學校上學。 ”
除了規范城區初中招生的同時,近年來,我縣還大力推進“農村初中生進城”工程,促進縣域內部的初中教育資源均衡公平化。2012年,投資6000萬元的第五中學竣工,邊臨鎮、丁莊鄉、神頭鎮、滋鎮的初中生全部到該校就讀;2013年,投資1.2億元建設的江山實驗學校今年也開始面向全縣招收初中生;按省級規范化標準規劃建設的第六中學已經開始選址,預計于2015年12月底竣工驗收,建成后將加快“農村初中生進城”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