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志愿:北京大學。 ”7月5日,樂陵市云紅街道大李村應屆高中畢業生李智超填報了高考志愿。今年,他取得了692分的好成績,并獲得了北京大學博雅計劃40分加分。他母親張洪梅患急性髓系白血病,為讓他順利高考,隱瞞病情1年多時間,并因治病背上外債。
得知李智超家的困境,黨委政府第一時間送來了關懷,社會各界踴躍捐款,為李智超一家捐款82萬元。政府救助制度、社會各界的關愛,不僅解了李智超的后顧之憂,還讓他一家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不讓一個學子因貧困失學,是市委、市政府的莊嚴承諾。為此,我市建立健全救助機制,多渠道、全面救助貧困學子。
多重救助讓李智超減少了后顧之憂
??? “智超,希望你早日步入大學校園,也祝愿你媽媽早日康復。 ”在得知李智超一家的情況后,政府有關部門及時將關愛送到他身邊。
共青團樂陵市委組織金釜工具、樂暢調味等4家企業捐資1萬元,及時送到當時在樂陵市人民醫院治療的張洪梅手中。 6月27日,樂陵市婦聯趕到醫院,為張洪梅送來2000元錢。樂陵市教育局資助管理中心副主任高志華第一時間走訪李智超,并向他講解了助學政策。“我們可以為智超申請辦理國開行生源地助學貸款,解決學費和住宿費問題,同時,幫他申請‘泛海助學’資助金,解決部分生活費問題。 ”
我市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紛紛給李智超一家捐款,截至7月7日,共捐款82萬元。另外,張洪梅在樂陵住院期間花費38.11萬元,樂陵市人社部門通過醫療保險為其報銷22.32萬元。
面對社會各界的愛心,李智超心懷感激,“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用知識回報社會,爭取成為棟梁之材,報效祖國,幫助有需要的人。”
建立機制貧困生救助實現全覆蓋
李智超只是我市救助的貧困生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學生教育問題,通過開展助學活動、落實多項教育助學政策等方式,建立貧困生救助機制和體制,實現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救助全覆蓋,踐行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承諾。
德州學院2015屆寧津籍畢業生楊明能夠順利入學,受益于生源地貸款助學政策。當年,她和弟弟同時考上大學,二人學費1萬多元,這對于貧困的家庭來說壓力很大,如果沒有生源地貸款政策,她的大學夢可能無法實現。“教育部門實施學前教育政府助學金、中職學生資助、高中學生資助、生源地貸款等系列助學政策,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所有學段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機制,確保義務階段學生不因貧失學,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都能得到資助。 ”市教育局局長張書鵬介紹。 2012年至2016年,我市資助8.5萬名貧困幼兒,發放助學金7481.14萬元;資助職業學校學生17萬余人,累計發放助學金4863.5萬元;為4.5萬名高校學生辦理了生源地貸款,發放貸款2.83億元……
同時,我市為實現教育精準扶貧,去年對全市755個貧困村進行詳細摸底,建立貧困生檔案。僅今年上半年,就確定979名高中建檔立卡貧困學生,落實免學費資金76.29萬元;確定308名市屬高校就讀的符合資助條件的建檔立卡學生,落實免學費資金186.57萬元;確定98名部屬、外省高校就讀的建檔立卡學生,發放免學費資金47.2萬元。“沒有‘朝陽助學’政策,就沒有我的今天。”樂陵籍貧困大學生王昭君是我市民政慈善助學政策的受益者。去年,以691分考上上海交通大學的她曾因高額學費想放棄上學,是民政部門給她發放5000元助學金,解了燃眉之急。
市慈善總會副會長史清洋介紹,“朝陽助學”、救助城鄉低保家庭大學新生,是民政部門針對我市低保、殘疾、特困家庭的高考新生、在校高中生和大學生開展的慈善助學活動。“每人每年1000元到5000元的助學金,圓了無數貧困學子的大學夢。”史清洋說,從2012年到2016年,我市“朝陽助學”活動共資助困難學生1180人,發放慈善助學金近300萬元;從2014年到2016年,我市救助城鄉低保家庭貧困新生1110人,共計發放助學金444萬元。
除了民政部門,德州市總工會、共青團德州市委、市婦聯、市殘聯等部門每年都會積極開展貧困助學活動。“金秋助學”“希望工程·圓夢行動”“救助春蕾女童”“扶殘助學活動”……系列救助貧困學子活動,構建起我市助學的長效幫扶機制。受益于“金秋助學”活動,我市1215名困難職工子女走進大學,累計收到助學金218.5萬元。談及“希望工程·圓夢行動”,共青團德州市委書記王成稱,從街頭募捐到全社會主動救助,籌款方式的改變體現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每年活動開展時,總會涌現大批愛心企業。10年間,共有1600余名貧困學子受捐助,獲得善款450多萬元。
創新模式鼓勵多渠道捐資助學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我市在不斷完善貧困學生救助體系的同時,積極探索新模式,鼓勵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多渠道救助貧困學子。
??? 慶云縣大膽嘗試,6月30日成立3000萬元扶貧助學專項基金,破解父母雙亡孤兒、貧困大學生、因病致貧少年等505名貧孤學生的教育難題。為募集資金,今年5月縣關工委、慈善總會、扶貧助學基金會聯合發出《慶云縣扶貧助學倡議書》,面向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籌集扶貧助學資金。“我們就是要從物質到精神對這些孩子進行全方位幫扶,引導企業家幫錢、干部幫心、教師幫智,最終形成‘1名企業家+1名干部+1名教師’精準結對幫扶1名貧孤學生的‘3+1’教育扶貧新模式。 ”慶云縣委書記王曉東介紹,讓企業家、干部和教師共同參與幫扶,一方面可以給貧孤學生提供從物質到精神的全方位幫扶,另一方面可以讓貧困孩子找到學習的榜樣和努力的方向。
??? 隨著政府的不斷鼓勵,當前我市社會各界助學不遺余力。7月8日,在澳德樂時代廣場,共青團德州市委、德州市希望辦聯手愛心企業開展“圖書特賣助力希望工程”活動,愛心企業捐贈1萬元圖書進行義賣,所得錢款全部捐給希望工程。我市眾多愛心人士也加入捐資助學的行列,每年暑假,面對媒體對貧困學子的報道,他們紛紛慷慨解囊。陵城區民營企業家李躍勝自2006年投資修建糜鎮明德小學教學樓以來,先后捐資100萬元助學,被當地人稱為活雷鋒。
??? 讓所有人平等接受教育,獲得個人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是民生的核心。得益于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越來越多的貧困生走進大學,插上夢想的翅膀。他們心懷感恩,立志回報家鄉。 2016年由共青團德州市委資助、順利進入吉林大學的慶云縣常家鎮于家店村的于守山,今年暑假就要回家鄉實習、打工,他說:“是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成就了我的大學夢,我要將家鄉建設得更美麗。 ”
□本報記者劉臻本報通訊員王志王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