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31日,在夏津古城童心幼兒園,綠樹掩映下的10間磚瓦房里,不時傳出孩子們的歡笑聲。韓瑞志是這家幼兒園的園長,更是園中80多名留守兒童的“媽媽”。
??? 今年48歲的韓瑞志是青島平度人,在北京打工時認識了現在的丈夫劉清臣,1994年二人結婚,婚后韓瑞志跟隨丈夫回到了老家夏津縣雷集鎮古城村創業。兩人先后開過皮衣服裝廠、做過辣椒生意、賣過煤氣罐,靠著年輕有力氣,沒黑沒白地干,日子逐漸富裕起來。韓瑞志也成了村里姐妹們眼中的“女能人”,人們都說她是“青島來的巧媳婦”。2004年韓瑞志當選了村里的婦代會主任。
??? 她不僅工作做得到位,更是個熱心腸,誰家遇到難事都愿找她說說。在平日走訪中,韓瑞志發現,隨著年輕人外出打工,留守兒童越來越多,但村里沒有一所像樣的幼兒園,很多留守的孩子都無法接受正規的學前教育。 2008年,韓瑞志同丈夫商量后,拿出了全部積蓄15萬元,辦起了全鎮第一所規范化幼兒園,解決了古城和周邊8個村莊100多名幼兒的入托問題,其中留守兒童就有80多名。
??? 幼兒園剛辦起來不久,來了一個4歲的小男孩,母親外出打工兩年從未回來過。一天,這個男孩站在滑梯旁對正在身后照顧他的韓瑞志說:“媽媽,我能玩滑梯嗎? ”韓瑞志愣了愣神,鼻子一酸,把男孩抱到了滑梯上。正是這聲“媽媽”,讓韓瑞志更加堅定了為留守兒童辦好學的想法,“我要做這些留守兒童的園長媽媽,讓他們得到更加溫暖的呵護,而不是在田間地頭孤獨地等待。 ”自那日起,她和幼兒園的老師們每天都會給孩子們一個擁抱,讓他們在學校也能感受到父母般的關愛。
??? 韓瑞志辦學得到了劉清臣的支持。有些孩子家住得離幼兒園較遠,距離最遠的有4公里路程,每到農忙時,便無人接送。劉清臣得知后,決定買輛車自己接送學生。當時他在村里的一個紙筒廠打工,一個月有3000多元錢的收入,為了準點接送孩子們辭了職。
??? 韓瑞志和丈夫辦學幾乎是“義務教育”,孩子們每月只交100多元錢,除去老師的工資和一些生活開銷,一年到頭幾乎沒有結余。“幼兒園開了9年,盡管一年下來我們掙得還不如打工多,但周圍村民很認可,我們也過得特別充實。 ”韓瑞志說。
??? 辦學期間,韓瑞志夫婦也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扶持和幫助。在各級婦聯的指導和幫助下,依托幼兒園建立了社區留守兒童快樂成長活動站,為每個留守孩子建立了成長檔案;通過北京農家女學校和其他公益項目為孩子們籌建了一間書屋,配備了電腦和現代化教具,為孩子們建立了一個溫馨的家園。家長們這樣形容韓瑞志夫婦:“不是父母勝似父母。 ”
??? 韓瑞志夫婦相互扶持,共同關注留守兒童,在十里八鄉傳為美談。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兒子也很優秀,現在是一名大學生,品學兼優,熱愛公益事業。他們也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和睦好夫妻、德州市百名優秀家長、第一屆德州市文明家庭等。
□本報記者尹曉燕本報通訊員鄧美平孫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