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慈靜畫像
邢慈靜書法
邢慈靜,明代萬歷年間人,號蒲團(tuán)主人,蘭雪齋主,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xué)家邢侗胞妹。山東臨邑人,能書能畫、能文能詩,是晚明文壇、書壇上譽(yù)重一時的女文學(xué)家和書畫家,與東晉衛(wèi)夫人、元代管道升并稱為“墨壇三大才女”。
自古才女多薄命
邢慈靜出身名門閨秀,幼年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藝術(shù)熏陶。她與邢侗兄妹十人,她排行第八,與邢侗年齡相差22歲,嫁給了武定府人、新任山西大同知府馬拯。
自古才女多薄命,邢慈靜雖與馬拯共同生活了17年,卻一直聚少離多。萬歷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她的父母親相繼辭世,她兩次回鄉(xiāng)奔喪。萬歷四十年邢侗不幸去世,邢慈靜傷心欲絕,又一次千里迢迢回鄉(xiāng)奔喪。明萬歷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其夫馬拯死于任上;慈靜毀面痛絕,而后扶櫬渡江,水陸三千里,出沒風(fēng)濤崎嶇,歷盡艱辛而返里,停厝于武定,即赴京請恤。
詩書作品皆上乘
邢慈靜晚年落籍娘家,寡居事佛,自號蒲團(tuán)主人,書齋取名“芝蘭室”,著有《蘭雪齋集》、《非非草》等詩集。其詩文思親、哀怨、言志,皆別有情致。《為夫請恤典疏》云:“……臣痛其父之已死于遠(yuǎn)徼,一子在側(cè),黃口多病,不能托以后事,驚其母之垂絕,亦不覺五中崩裂,昏不知人,蓋至親三口,死者死,僵者僵,痛割之狀,天地為之慘淡,山岳為之摧頹……”情切境肖,讀之令人揮淚!《追筆黔途略》讓人讀罷潸然淚下,被譽(yù)為“文筆高古,存班惠姬之風(fēng)”。
邢慈靜傳世的作品多是上乘精品,國內(nèi)外博物館多有收藏。自古以來凡女子善書者,往往以纖細(xì)清秀為主要特點。可邢慈靜的行書,有風(fēng)濤氣,有丈夫氣,行筆穩(wěn)健有力,通篇氣勢磅礴。清錢謙益《列朝詩集》說“慈靜仿兄書”,說明了她的書法是遠(yuǎn)取李北海、衛(wèi)夫人,近師其兄邢侗的。今蘇州博物館藏有她署款為“天啟甲子(公元1624年)花朝書于雪齋中,蒲團(tuán)主人邢慈靜”的墨本真跡。她的晚年書跡《自書雜詩》一冊,計三十五頁,詩四十一首,情真詞雅,筆勢蹁躚,無疑是她的詩書代表作品了。
畫作曾被皇家藏
邢慈靜的藝術(shù)生涯中,以畫品造詣更深。
她擅作觀音,花卉、山水、竹石、白描等,無所不精。濟(jì)南市博物館藏其《山水冊頁》八幅,為一級文物;青島市博物館藏有其《白描羅漢》。其他如故宮博物館、上海、蘇州博物館皆有藏跡。臺灣印行的《故宮藏畫》內(nèi),有其一幅《蓮瓣觀音》(于清乾隆時收入皇帝內(nèi)府),底色墨綠,以泥金繪題,醇厚流暢,栩栩動人。《明史》《池北偶談》《山東通志》《中國書畫家大辭典》等均載有其事跡。清人評價她的《蓮花觀音》、《白描大士圖》等道:“筆法超凡、墨痕愈細(xì),神氣如生”。如今,這兩幅作品分別被臺灣和青島的博物館收藏。
另外,她的繡品也很出色,其《發(fā)繡大士像》被贊譽(yù)為:“于色絲之外,另辟蹊徑,見者論為針神”。
她在臨邑刻下著名的《之室集帖》,共計10頁,分三部分內(nèi)容,第一部分是她手臨的《芝蘭室蘭亭序》,蒼勁老辯,端莊樸茂。第二部分是她自己手書的41首詩,稱《芝蘭室非非草》,情真意雅,筆勢蹁翻。第三部分是她集長兄邢侗書札墨跡,稱《芝蘭室來禽館真跡》。四百多年以后,《之室集帖》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光照千秋,令無數(shù)的文人墨客為之折腰。《之室集帖》今藏臨邑邢侗紀(jì)念館中。
邢慈靜生于萬歷元年(1573),卒年不詳。明代,像邢慈靜這樣的詩、文、畫俱佳,能與須眉相頡頏的女子,實為寥若星辰。
顧林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