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發(fā)于2020.9.25德州日報德周刊
□朱殿封
1939年蕭華(前排左一)在魯南
一
“派兵去山東。 ”毛主席發(fā)令。
1938年9月27日,由司令員兼政委蕭華率領(lǐng)的八路軍115師東進抗日挺進縱隊開進棗鄉(xiāng)樂陵縣城。
日寇鐵蹄踏進中國,大好平原滿目瘡痍。共產(chǎn)黨領(lǐng)導(dǎo)八路軍和全國人民堅決抗日,國民黨為一己私利限共、反共,不斷制造事端。1938年12月中旬,蔣介石調(diào)遣高樹勛率暫編第一軍移師他的家鄉(xiāng)鹽山縣,配合國民黨河北省主席鹿鐘麟對抗日軍民制造“摩擦”。蔣介石又怕高樹勛與八路軍接近,特地委派魯北國民黨黨部主任、魯北保安部隊政治處主任、CC派分子馬皋如任軍政治部主任,監(jiān)視高的行動。
佃農(nóng)出身的高樹勛曾給劉伯承當過副官,跟隨馮玉祥參加反蔣的“蔣馮閻中原大戰(zhàn)”,他的部隊因不是蔣介石的嫡系而受排擠,傾向抗日。蕭華分析認為,高樹勛是團結(jié)的對象。他說:“我們要以主動姿態(tài)歡迎高軍北上抗日,協(xié)助高軍搞好糧食供應(yīng),爭取中間派、孤立頑固派。馬皋如等反共分子若搞‘摩擦’,予以‘有理、有力、有節(jié)’的堅決回擊。我們的各級武裝也要嚴陣以待,以防不測。 ”
二
高樹勛部抵達鹽山縣舊縣鎮(zhèn),八路軍機關(guān)召開歡迎大會,蕭華代表邊區(qū)抗日軍民致歡迎詞,將八路軍129師劉伯承師長寫給高樹勛的信轉(zhuǎn)交他手。信中列舉石友三、張蔭梧、侯如墉、朱懷冰等國民黨部隊同室操戈,在敵后制造“摩擦”的種種事實,懇切地勸誡高樹勛認清形勢,以民族利益為重,不要與石、張、侯、朱等輩為伍,成為民族的罪人,遭國人的唾罵。
蕭華趁熱打鐵說:“日寇占我河山,殺我同胞,掠我財產(chǎn),在這民族危亡系于一旦之際,還望高軍長摒棄黨派之爭,秉持民族大義,與八路軍攜手共赴國難。 ”
高樹勛平時有點口吃,他慢吞吞地說:“貴我雖屬兩黨兩軍,但同屬中國,外寇來犯,理當同心御敵,高某愿與貴軍聯(lián)手抗日。 ”
蕭華和高樹勛商定,雙方交換抗日軍事情報,劃分抗日陣地。高部駐扎鹽山、慶云交界處,蕭華、鄧克明、符竹庭數(shù)次前往與他交換對抗日形勢的看法,闡述共產(chǎn)黨的抗日主張。高樹勛請蕭華、符竹庭來軍中作形勢報告,他們講得深入淺出,有條有理,在其部隊中引起熱烈反響。
陰云與陽光同行。
馬皋如等反共分子見不得八路軍與高軍合作,暗里策劃一個個陰謀:
——在寧津縣組建“河北保安第二總隊”,由鹿鐘麟委任大地主王淮川為大隊長。
——拉攏收買高樹勛,保薦高的內(nèi)兄劉松齡任國民黨寧津“二政權(quán)”縣長。隨即組建了慶云、鹽山、南皮等七個縣的“二政權(quán)”,與已有的中共抗日民主政府作對。
——劉松齡、王淮川網(wǎng)羅慣匪高華勝等亡命徒,策反寧津抗日縣大隊三連連長劉福明叛變。1938年12月25日夜間,十軍團“二總隊”大隊副梁連成、土匪高華勝任正副總指揮,劉福明策應(yīng),沖進抗日民主政府大院,打死打傷十余名抗日縣政府工作人員和戰(zhàn)士,逮捕政府秘書蓋津源,搶走槍支50多條,砸開監(jiān)獄放跑土匪罪犯數(shù)十人??谷湛h長李毓貞越墻脫險。
蕭華等敏銳地意識到,這是馬皋如圖謀挑動八路軍與高軍發(fā)生沖突的前奏。研究決定,從抗日大局出發(fā),不與高軍正面沖突,消滅保安隊匪徒“殺雞儆猴”,給馬皋如一個迎頭痛擊。 1939年1月下旬,蕭華派曾國華率支隊將“保安第二總隊”打得屁滾尿流,王淮川負傷逃亡,俘獲梁連成、高華勝和叛徒劉福明,救回蓋津源。八路軍在樂陵縣城西關(guān)召開民眾大會,揭露國民黨頑固派破壞抗戰(zhàn)的陰謀,處決了這三名主犯。
馬皋如不是省油的燈。
1938年,冀魯邊區(qū)莊稼幾乎絕收,來年春季發(fā)生罕見糧荒。蕭華率領(lǐng)八路軍與邊區(qū)民眾一樣吃糠咽菜,共渡難關(guān)。馬皋如趁機在軍中煽動與八路軍對立情緒,操縱“二政權(quán)”在高軍掩護下進入八路軍管控區(qū)域到處催糧派款。民眾激憤,編歌謠說:“八路軍,英雄漢,打得鬼子團團轉(zhuǎn)。十軍團,不抗戰(zhàn),光向百姓要白面。 ”百姓拒繳,就遭毒打非刑。劉松齡帶著高軍一個排闖到寧津二區(qū)(柴胡店鎮(zhèn))要糧要錢,逼死區(qū)長李武訓(xùn)(一寫李務(wù)勛),活埋了三區(qū)(楊盤鎮(zhèn))區(qū)政府的王希思等3名同志。
是可忍孰不可忍!
蕭華找高樹勛交涉,高樹勛心虛嘴硬,起初矢口否認說:“蕭司令,屬下報告是貴軍士兵不守紀律,與我方搶奪糧食,我正想找你呢。 ”
蕭華原則面前不退讓,他列舉高軍在慶云、鹽山、南皮、寧津等縣種種胡作非為、危害百姓、扣押抗日政府工作人員的行為,據(jù)理力爭,既苦口婆心又理直氣壯:“高軍長,眼下無數(shù)百姓寧肯自己餓肚子,吃野菜啃樹皮,吞食觀音土,甚至寧愿自己餓死,省下救命糧給八路軍和貴軍吃,他們是指望我們把小鬼子打出中國去,不當亡國奴,過平安日子。 ”“高軍長,你當知道‘筷子兄弟’的故事吧?面對河山淪喪,面對同胞無日不流血,我們不能像‘筷子兄弟’當初那樣相互抱怨,更不能相互殘殺,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而應(yīng)該像‘筷子兄弟’后來那樣和睦相處,抱團抗日啊。一雙筷子容易折,十雙筷子折不斷啊。高軍長,軍糧供應(yīng)困難,應(yīng)按約定與抗日政府協(xié)商解決,不能擅自搶糧。 ”
蕭華曉以大義,高樹勛心內(nèi)感慨:共產(chǎn)黨大仁大義,他們以前從來沒有怕過國民黨,現(xiàn)在怕從何來?還不是為了抗日救國才如此委曲求全嗎?于是口氣軟下來說:“蕭司令,過去的事情有些說不清,咱就不追究了吧。 ”
蕭華把握時機,誠懇地說:“高軍長,我此行就是為解決問題而來。 ”最后,高樹勛答應(yīng):一、在各地抗日政府協(xié)助下,解決軍糧問題;二、立即放回被扣的抗日政府工作人員。
國民黨頑固派馬皋如等人制造摩擦再次失敗。
三
節(jié)氣進入小暑。
1939年7月12日拂曉,寧(津)、樂(陵)交界處的前、后寧寨槍聲大作,來自滄縣、南皮、東光、寧津、樂陵5個縣的1000多名日偽軍突襲高樹勛部隊防地,從四面發(fā)起攻擊。
此時,高樹勛措手不及,率領(lǐng)手下李春克一個旅和周樹一個團約2000余人倉促阻擊。日軍來勢兇猛,武器精良,作戰(zhàn)兇悍,一度攻破村莊東門。危急關(guān)頭,高樹勛調(diào)青年手槍營頂上去,打退敵軍。高軍憑借丈余高的村莊圍墻頑強抵抗,駐五紙坊村的三個連和駐韓家村的一個連欲向軍部靠攏接應(yīng),被日偽軍阻擊打散。
高樹勛孤注一擲,下令突圍,日偽軍火力猛烈,兩次突圍未成。兩軍鏖戰(zhàn)一天,高軍人困馬乏,彈藥不足,力量漸漸不支。日軍官見此,派人喊話,要高樹勛投降。高樹勛勃然大怒:“我堂堂中國軍人,七尺男兒,只有戰(zhàn)死沙場,豈有投降之理! ”高樹勛一面下令部隊死守,一面向駐守吳橋的國民黨地方武裝張國基、德平的曹振東發(fā)報求援。張、曹為保存實力,拒不增援。
高樹勛那個氣呀!此時虎落平川,能奈他何?
全軍危機!高樹勛只好給蕭華發(fā)電求救。駐扎在寧津縣龍?zhí)洞宓氖捜A接報,立即帶領(lǐng)部隊急行軍50多里,深夜一點多鐘趕到前、后寧寨外圍,兩點鐘從北面展開猛攻。高樹勛見援兵來到,下令部隊沖鋒。日偽軍腹背受敵,不明虛實,拂曉緊急撤圍。戰(zhàn)后清點戰(zhàn)果,解圍戰(zhàn)消滅日軍60多人,偽軍100多人,擊毀汽車4輛,繳獲輕機槍兩挺、步槍200余支和其它部分軍用物資,生俘兩名鬼子。
危難見真情。高樹勛由此看清了共產(chǎn)黨、八路軍是真正抗日救國,對抗日友軍是真誠相待,認識到搞反共摩擦沒有出路。此后,高樹勛轉(zhuǎn)移到三營盤村駐防,他致信蕭華,感謝八路軍救援,表示:十軍團決定不執(zhí)行蔣介石的反共指示,與八路軍合作共同抗日。 41歲的高樹勛與23歲的蕭華從此結(jié)為忘年之交,他將自己一支心愛的手槍送給蕭華,請蕭華到他的軍隊里宣講《如何開展游擊戰(zhàn)術(shù)》。 8月,高樹勛毅然率部隊撤離冀魯邊區(qū),其附屬的“二政權(quán)”隨之垮臺。
1945年10月,高樹勛率部在河北省邯鄲前線起義。 1953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見高樹勛,說:“樹勛同志,你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幫了我們的大忙,黨和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