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出積攢的15萬元辦學
??? 1米55的身高,黝黑的皮膚,圓圓的臉上架著一副眼鏡,這就是村民口中當年的“青島媳婦”韓瑞志。 20年前,高考失利后的她選擇去北京打工,在這里,她和丈夫劉清臣相識。隨著兩人相繼失業,韓瑞志決定隨丈夫回德州老家。就這樣,1998年,兩人拿著兩萬元安置費回到古城村。
??? 雖然之前做好了準備,但村里的一切讓她的心涼了下來。低矮的土坯房、泥濘的道路,還有滿街無人管的孩子,從小性格要強的她決定改變現在的生活水平。于是,韓瑞志開始做各種小生意。用她的話說,自己快踏遍“三百六十行”了。在村里開餐館蒸包子、趕集打火燒、賣煤氣罐……再到后來做皮衣加工。七年下來,她積攢了15萬元。當時,這在村里算是“富人”了。
??? 一家三口幸福的生活剛剛開始,2005年的一天,她卻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辦一所學齡前孩子的學校。這讓朝夕相處的丈夫也不是很理解。 “辦學可不是小事,不光要投入大量資金,還得承擔一定風險。 ”劉清臣說。但看到妻子堅決的態度,他也由開始的默許變為跟著一起干。
??? 就這樣,韓瑞志拿著15萬元在村里蓋起7間瓦房,置備了一些課桌、玩具等。一個小小的學校就建起來了。但同時也引來一些人的不滿。 “他們都覺得我是為了賺錢才開的學校。其實,看到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孩子,我的心里比誰都難受。我并不是為了賺錢。”韓瑞志很坦然地說。
要求老師每天給孩子一個擁抱
?????在這所“古城童心幼兒園”里,記者看到,7間老式瓦房雖然顯得挺舊了,但非常整潔。目前,有120多個孩子在這里就讀,其中近三分之二都是留守兒童。韓瑞志略顯自豪地告訴記者,學校的規模在鎮上算是最大的了。 “現在有三個班,從小班到大班。 ”這么多年過去了,韓瑞志估算了一下,這個“小搖籃”一共輸送出600多名孩子。之前村民的不理解的態度也有了很大轉變。 “現在他們都很樂意把孩子送我這里來,不只本村,鄰村還有不少。 ”她說。
??? 記者了解到,每天上學,韓瑞志都要求老師們給孩子一個擁抱。 “留守的孩子父母不在身邊,都是爺爺奶奶帶著,缺乏父母的愛。”有些孩子性格會變得內向。這樣做,韓瑞志覺得會給孩子一份安全感。
??? 朝夕相處,孩子們都管韓瑞志叫“媽媽”。記者看到,下午上學后,一個5歲左右的小男孩拿著剛買的雪糕給這位“媽媽”吃。
村里的學校“城市化”教育
??? 雖然這所村里的學校接收的都是農村留守的孩子,但韓瑞志卻給他們“城市化”的教育。
??? “我辦的雖然是個小幼兒園,但絕不能落后。 ”為此,韓瑞志經常到各個留守兒童學校學習,還自費定期去一些比較大的城市學習幼兒教育的新成果。在辦公室,她向記者演示剛從南方學來的指心算。
??? 八年的辦學中,雖然韓瑞志在想方設法提高教學質量。但資金和硬件條件的不足,讓她心有余而力不足。 “幼兒園的很多東西都是社會好心人捐的。 ”記者看到院子里唯一的一座滑梯也快不行了,劉清臣修補了好多次了。而放在教室的三臺電腦,全是從二手市場花三四百元買來的。
??? 這位沒有上過大學的中年婦女,雖然文化程度不高,卻有著更加長遠的眼光。她告訴記者,孩子的學前教育刻不容緩,尤其是在農村。
??? 很多留守孩子的家長都不在身邊,因此負責照看的老人就會選擇上收費較低的幼兒園,為的就是省錢。“你看,我這收費算是很低了,每月也就幾十塊錢。 ”韓瑞志老家的親戚聽到后,都覺得不可思議。刨除發給老師的工資,一年下來,韓瑞志等于白忙活。 “幸好還有幾畝地種著。 ”她打趣地說。
??? □特約記者 左清斌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