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政重視,財政小縣辦大教育
??? 近年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當作改善民生的頭等大事來抓,不斷加大教育投入,但終因經濟基礎薄弱,長期投入不足,改善辦學辦園條件舉步維艱。2007年前,全縣大部分校舍多為“普九”期間修建,標準低,質量差,危房比重大,隱患程度高,14個鄉鎮沒有教學樓,城鄉學校樓房化率不足20%。
??? 2011年12月5日,縣委書記王春利到任第七天,深入城區、鄉鎮、村學校調研,在教育局召開座談會。明確指出:“教育是最大的民生,關系夏津未來的發展,關系千千萬萬的老百姓。 ”要“千方百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千方百計確保學校學生安全、千方百計改善辦學辦園條件”。“三個千方百計”的要求,為改善辦學辦園條件奠定了堅實基礎。
??? 縣委、縣政府高標定位,超前制定《夏津縣五年建設規劃》,合理規劃學校布局,做到“規劃一支筆,建設一張紙”,確保學校規范、有序建設,最終形成“高中提高、初中進城、小學就近,幼兒園省標全覆蓋”的辦學格局。
??? 發展藍圖繪就,關鍵在落實。工作中,書記、縣長靠前指揮,牽頭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從優化教育發展環境入手,加快教育發展。明確學校內部的事由教育局負責,學校外部的環境由政府負責,為教育保駕護航。各職能部門全力配合,為學校建設開辟“綠色通道”、減免相關費用,做到行政性收費全免,服務性收費打包最低收費。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教育局首當其沖,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全縣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夏津教育大投入,大建設,大提升、大發展。
??? 改善辦學辦園條件,資金是關鍵。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積極探索多元投資,建立起財政支持、舉辦者投資、家長繳費、社會捐資、學校自籌等多元化的投資機制。堅持“財政寬裕時,優先發展教育;財政困難時,首先保證教育;財政緊縮時,絕不減少教育投入”的原則,連續兩年將中小學樓房建設列入十大民心工程,對城區學校、農村中小學、幼兒園進行了大規模、大范圍的升級改造。累計投資6個億,開工建設樓房80幢,總建筑面積20萬㎡,惠及學生28800名。其中,政府投入1.4億元,吸納資金3.53億元,爭取中央、省、市農村中小學樓房化建設資金近億元,縣、鄉、村三級聯動,開啟了“公辦、民辦、民辦公助齊頭并進,多元化籌資辦學”的新路徑。新建了第二實驗小學、雙語中學;改擴建了希望小學、實驗小學、實驗中學、第三實驗中學、第四實驗中學;大規模的實施農村學區以上學校樓房化工程,使6個鄉鎮實現學區以上學校樓房化;第二實驗小學幼兒園、夏津中心幼兒園、津北幼兒園及香趙莊、東李、蘇留莊、鄭保屯等15個鄉鎮(街道)省標幼兒園拔地而起,使適齡幼兒,特別是農村孩子就近享受優質教育的夢想變為現實。
??? 現在,教學樓走進了全縣每個鄉鎮(街道)、社區、村莊,六個鄉鎮實現學區以上學校樓房化,每一所學校都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樓房高大了、教室寬敞了、設施齊備了、校園漂亮了……走進鄉鎮,最漂亮的建筑就是學校,兌現了“最好的房子是學校”的承諾,實現了從幼兒園到職業教育的無縫對接,更多的孩子提前5年,甚至是10年,享受到優質的教育資源。
創新思路,上爭外引聚資金
??? 跳出教育看教育,建設學校,改善辦學辦園條件,歸根結底還是一個“錢”字的制約,學會兩條腿走路,向中央、省、市爭項目,爭資金,加快公辦學校建設改造;吸納民資進入教育,趟出了一條經濟窮縣、財政小縣多渠道籌資,多元化辦大教育的路子。
??? 用活政策,吸納民資辦教育
??? 小財政要寫好教育大文章,單靠“小財政”的投入遠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人民滿意教育”資金需求,必須出政策,納民資。
??? 依據《民辦教育促進法》,先后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保證在土地上優惠供給,在規劃上優先安排,在審批上簡化程序,承諾投資人無償使用土地,50年不變,產權歸投資者,堅定投資人的信心。同時,要求鄉鎮政府為民資辦學校無償提供所需土地;發改、住建、國土等相關部門提供優惠政策,減免費用,支持學校建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研究出臺涉及教職工的人事(勞動)、工資待遇、社會保障和技術職稱(職務)評聘等方面的政策,將民辦學校教師全部納入養老和醫療保險范疇。
??? 在隊伍建設上,縣政府為民辦學校足額配備教師,適當為其招聘教師,民辦學校教師在全縣招聘公辦教師時優先照顧。加強民辦學校收費管理,允許其收費高于公辦學校(幼兒園),低于市場價,確保投資者有收益,人民群眾得實惠。
??? 在融資方式上,堅持政府投入為主導,市場化經營,激活民間多元化投資。一是企業獨資。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興辦學校,在享受政策優惠、資金獎補的同時,縣教育局提供優質服務,在教學上予以指導和幫助,在招生上適當傾斜。二是股份制籌資。股份制吸收閑散民資,多方籌資建設學校。由股東成立董事會,由董事會選任董事長,校(園)長由董事會任免。政府以土地資源參股,參與教育教學管理,保證生源。股東收益分為保底利息和紅利兩部分,按收益、比例分紅。
??? 蒼天不負奮斗者,努力定會結碩果。大量的民間資本涌入教育,吸納資金3.53億元,開工建設學校15處,建筑面積14.53㎡。先后爭取臺灣臺塑集團“王永慶教育基金”投資510萬元,縣、鄉、村、校四級籌措資金510萬元,修建明德小學教學樓9棟;爭取團省委青少年發展基金會投入300萬元,縣、鄉、村、校四級籌措資金300萬元,建設希望小學5個;爭取天津海泰集團投資150萬元,縣、鄉、村、校四級籌措資金150萬元,修建農村學校教學樓2棟;多方吸納資金4200萬元,建成魯西北乃至周邊省市最具規模影響的集教學、康復、治療、教學、食宿為一體的精華聾兒語訓學校。
??? 走出去招商辦大教育。吸引山東鑫穗糧食儲備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龍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資金1600萬元,吸納民資1100萬元,興建占地38.91畝,建筑面積1.1萬平方米,容納36個班、1260名幼兒的夏津中心幼兒園,這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是標準最高,設施配套最全的;2012年,吸引山東省惠蘇文化用品有限公司資金1.2億元,新建占地150畝,建筑面積6.3萬㎡的夏津縣雙語中學,學校按省級標準規范建設,學校設計60個教學班,容納3000名學生,教學設施配套,各項功能完善,集教學、食宿為一體,工程于3月1日全面開工,今年秋季即可投入使用。
??? 先后吸引民資1100萬元,建設鄉鎮省標幼兒園4處。今年又和8家民營投資者簽訂投資合同,在八個鄉鎮建設“公辦民助”省標幼兒園八處,現已陸續開工,到秋季開學時,鄉鎮省標幼兒園將實現全覆蓋。
??? 辦大教育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持,積極爭取知名人士和社會賢達的支持和關心,張成道、莫振奎、陳永華、劉長青、鐘澤圣、張金祥、房玉梅、賀心玉等鄉賢,先后在張堡、莫莊、三鴨、南邢、蔡莊、吳莊、房莊、賀屯建起新的樓房、新的學校,并配足完善各項教學設施。
??? 民資進入教育,在極大地改善了辦學辦園條件的同時,也為財政小縣辦大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徑。今年,我們將進一步放大“民辦公助”的成功經驗,積極爭取引進省標準小學及中等職業學校各一處,實現從幼兒園到職業教育的無縫對接。
??? 搶抓機遇,上爭資金促發展
??? 思路決定出路,意識引領發展。發展教育需要錢,但更需要執政者強有力的思想意識。2009年,我縣被納入“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試點;2010年,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中小學校舍樓房化工程。縣委、縣政府認真研究上級政策,搶抓機遇,積極爭取中央校安工程、省校舍維修改造、市樓房化建設和幼兒園三年行動計劃等專項資金。 2010年爭取資金1800萬元,2011年爭取資金3100萬元,2012年爭取資金4893萬元。同時,爭取中央、省、市幼兒園建設資金2000余萬元。一串串數字的背后,凝結的艱辛和汗水,只有早起的太陽知道,晚睡的月亮了解。
??? 上級的資金支持,加快了教育發展步伐。我縣無論是在教育工程開工面積,還是在開工項目數、開工率上穩居全市前三名。第二實驗小學、特教學校等一批新學校建成啟用;希望小學、實驗中學等擴建工程如期竣工;香趙莊、新盛店、田莊、鄭保屯、白馬湖、雙廟等15個鄉鎮(街道)60幢教學樓落成使用;投資760萬元,對農村中小學校舍進行維修改造,維修C、D級危房1725間,面積2萬㎡,更換楊木梁625架,楊木檁條和水泥檁條13282根。短時間內,城區學校全面升級。農村學校改造提質。
??? 辛勤的努力,換來了群眾良好的口碑,教育局連續六年在全縣行風政風績效綜合測評中位居前五,在全縣人民滿意度手機電話抽樣采訪中名列前三名。
內培外引 著力強化“軟實力”
??? 校長、教師、學生、家長是教育四要素,我們把它概括為“3+1”,用“3+1”模式育人和管理是我們教育工作的一條主線,大力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向素質教育要質量,向教育四要素要質量,要安全,不斷強化“軟實力”。“硬實力”的加強也反襯出“軟實力”的薄弱,教師專業不配套、年齡和知識結構老化、結構性缺編、農村教師綜合素質與城鎮教師差距較大等問題亟待解決。只有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加大投入,才能促進教育系統工程的整體提高。
??? 陽光聘任,提高幸福指數
??? 職稱評定是對教師教育工作的肯定,是對教學能力的認可。改革開放的歷史實踐充分說明:沒有職稱管理,就沒有競爭。自99年職稱評聘分離后,由于教育內部“大鍋飯”及縣財政困難等諸多原因,導致職稱政策無法落實,職稱工資無法兌現。教師有職稱得不到聘任,怨聲載道。我縣先后兩次啟動教師職稱聘任,2007年,第一次職稱聘任,2469名教師獲益,高級、中級、初級職稱教師月增資275、99、45元,聘任后,隨即增長工資,縣財政每年多拿出340萬元;2012年,第二次教師職稱聘任,1335名教師獲益,高級、中級、初級職稱教師月增資475、345、159元,聘任后,隨即增長工資,縣財政再次每年多拿出480萬元。兩次聘任,政策在陽光下運行,無一例越級上訪,實現無震蕩操作,職稱聘任實現規范化、制度化和長效化。這無疑是破冰之舉,走在全市的前頭,極大地提高了廣大教師的幸福感和幸福指數。
??? 加強培訓,提高教師素質
??? 教育要發展隊伍素質是關鍵。教育局提出了“以‘三率’為總抓手,運用‘3+1’育人模式和‘四評兩考’管理機制,努力實現‘四個一’工作目標”的工作思路。按照“條塊結合、以條為主”的工作原則和要求,抓暑期培訓、校本培訓,通過校本教研和集體備課,實現校內及校際間資源共享。全年共組織各類名師骨干教師培訓4400人次。 1375名教師參加山東省中小學教師遠程研修培訓,55名教師參加國家、省、市組織培訓。走出去,請進來,多途徑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一方面選派教師去大學培訓、深造;另一方面,把齊魯名師、學科專家請進來,面對面授課,手把手輔導。積極選聘兼職教研員送課下鄉,促進城鄉交流,一年送課600余節次,聽課教師達到2000余人次。嚴格“扇面分工”和“包保責任區”制度,深入學校抓常規落實,常規抓辦學行為,用規范的管理,補齊影響教師素質的短板,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建立校長“公推公選”和教師“末位淘汰”機制,以成績決定校長進退,以工作業績決定教師去留。
??? 落實政策,壯大教師隊伍
??? 嚴格執行“退一補一”的教師補充政策,建立起教師補充長效機制。教師招聘、崗位調整堅持“逢進必考”,始終如一的貫徹公開、公平、公正,擇優陽光錄取。三年累計招聘教師416人,全部充實到農村中小學,極大改善了農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和學歷結構。
??? 集中財力,提高辦學水平
??? 辦學條件現代化是培養現代化人才的前提,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儀器是實現辦學條件現代化的關鍵。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三年來,投入1500萬元,配備微機室、多媒體、實驗室、圖書館、音體美功能室,配備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儀器。從無到有好做,從有到達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我們“集中財力、化零為整”,采取“學校經費籌一塊,生產廠家賒一塊,政府獎補一塊”的方式,政府集中采購,公開招標,在短時間內,縣直學校、鄉鎮中學、中心小學全部達標,學區小學、教學點實現從無到有。
??? 爭先樹優,建設師德高地
??? 教師為人師表,師風師德是前提。圍繞師德建設這一中心工作,深入學習貫徹各級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教師職業道德法規,扎實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實施“41291”工程(4即:校長、教師、學生、家長“3+1”育人模式四要素;1即:評選校長10名;2即:評先教師200名;9即:評選學生900名;1即:評選好家長100名),在全縣公開推選,教師節期間集中表彰獎勵。一方面對“3+1”育人模式的校長、教師、學生、家長4要素進行評選;另一方面,會同關工委、縣中小企業局、工會、婦聯、團縣委等部門,評選“革命傳統教育先進個人”、“捐資助學企業家”、“教育貢獻獎企業”、“教書育人勞動模范”、“育子有方母親”、“時代美德少年”等尊師重教典型,擴大先進典型的示范效果和積極影響。以組織召開暑期教師學習會、暑期領導干部學習會等為有效載體,扎實開展教育法規及職業道德教育,不斷提高教師依法執教和依法施教的法制意識和水平;加大對群眾普遍關注的教師師德、亂辦班、亂補課、亂收費等問題的整治力度,規范辦學行為,傾聽群眾意見,維護教育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 春風化雨,天道酬勤。辦學辦園條件的大改善換來了教學質量的大提升。中考成績連年進位,連續三年實現翻番。 2012年,600分以上的人數突破400大關,588分以上的優秀生人數達599人,在全市綜合排名中名列縣市區第五。高考本科錄取率達58.61%。 650分以上高分段人數達到10人。全縣教育三年三大步,一年一臺階,實現跨越發展。
??? 財政窮縣,經濟小縣辦大教育,縣委、縣政府克服艱難險阻,交出了漂亮答卷,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贊譽。透過贊譽看發展,如今,寬敞明亮的教室,先進齊全的教學設施,已由曾經的憧憬成為美好的現實;漫步校園,窗明幾凈、鳥語花香,到處是嶄新的希冀,到外是青春的風韻,到處是和諧的律動。“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這一切,讓人們看到了全縣教育美好的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夏津的辦學辦園條件將會得到全面改善,教育事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必定為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撐,人民群眾期盼的美麗幸福新夏津必將提前實現。 (舒天楚)
(作者:柴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