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寶兵
??? 中秋的夜晚,我漫步在小城沿河公園里的小徑上。突然,我發(fā)現在草叢的深處有一個忽明忽暗點點微弱的亮光,幾乎被湮沒在了城市炫目的燈光下——那是久違的螢火蟲!有一種與故友重逢的喜悅劃過我的心頭,讓我瞬間感到了一絲清涼。
??? 記得在兒時的鄉(xiāng)下,這發(fā)光的精靈在夜幕降臨的時候,飛舞在田野間。蟲子的尾部閃爍著微微的光亮,如浩瀚的銀河中一閃一閃的星星。螢火蟲的光透著清輝,如秋日的明月散發(fā)出來的透著涼意的光輝。在夜晚的天空中自由揮舞雙翅,遨游在人們的視野里。
??? 四周流線飛行的螢火蟲飄飄悠悠,上上下下,讓孩子們的心七上八下,不由自主朝著螢火蟲追呀樂呀,螢火蟲飛呀逃呀,孩子們跟著漫天飛舞的流螢移動,都忘了自己跑到哪,還在窮追不舍。那些停留在低矮草叢里的螢火蟲,一閃一閃,很快會被孩子發(fā)現,只能自認倒霉,束手就擒了。
??? 還是孩子的我和小伙伴們拿著洗干凈的透明的罐頭瓶,小心翼翼地把那些螢火蟲置于器皿中。在物質匱乏、娛樂單調的年代,捉螢火蟲是農村孩子們重要的消遣方式。我們比誰捉得多,當然,冠軍除了滿足了虛榮心之外是不可能有什么獎勵的。我們把捉回來的光明使者們放置于紗帳中,讓這些蟲子點綴我們的夢。
??? 據老人說,過去村里有個書生,因家里點不起蠟燭,就抓了很多螢火蟲裝進瓶子來照明,曾經幫他度過了一個個苦讀之夜,最后考了個探花。上學后才知道囊螢夜讀的典故,說的是在晉朝時,有家貧學子車胤,為了省下點燈的油錢,捕捉許多螢火蟲放在多孔的囊內,利用螢火蟲光來看書,最后官拜吏部尚書。
??? 時代在進步,科技在發(fā)展,在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的今天,這小小的蟲子早就沒有了容身之地。城市的霓虹根本不在乎那忽明忽滅搖曳不定的點點亮光。而那僻靜的鄉(xiāng)村也有了絢麗的燈光,人們遠走他鄉(xiāng)去打工,在大城市打拼。而留守在家中的老人忙于照顧自己孩子的孩子,沒有時間去關注是否有閃爍著光點的螢火蟲飛舞在田間。那些孩子只會把自己的雙眼緊緊盯在電視屏幕上,更無暇去與大自然接觸和對話了。農民失去了與大自然接觸的歡樂與想象,失去了美好的回憶。月明風清、蟲兒繞飛的詩意鄉(xiāng)村圖景也不復存在了。
??? 我已經很久很久再沒眼福欣賞秋夜流螢了,如今回憶起童年的螢火蟲會倍感親切,螢火蟲光是鄉(xiāng)村獨特的自然美景,是一種令人陶醉的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