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高掛
□劉福田
正月里,高高掛起的大紅燈籠,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燭照一抹猩紅,顫顫的,鮮鮮的,如羞赧,如蛋黃,如初戀。心暖這紅紅火火的節日民俗,對正月“大紅燈籠高高掛”情有獨鐘。
童年有過許多貧窮無奈的記憶,但每年的元宵節,父親都要選一根筆直的細白楊,在院子里豎起一根高高的燈籠桿,然后把自己用紅紙扎的大紅燈籠,用紅色染制的細麻繩系到桿頂,別有一番景致。那時的老家,只有元宵節的夜景是有著幾分朦朧的通明,一小段紅蠟,一個造型各異的紙燈籠,映照著孩子的笑臉,在漆黑漆黑的夜色里,總是那么搶眼。每當我家被點亮的那串大紅燈籠系到高高桿頂的時候,小院的茅草屋、高高的柴草垛、肅靜的羊棚、歡鬧的豬圈,便都被籠罩在一片祥瑞氤氳的紅光之中,整個院舍都變得暖融融的。時至今日,每每回味心頭,依然覺得暖意繚繞。
童年窮困的年代,買不起燈,也無處去買,各家各戶全都是弄張紅紙自己糊。盡管材料匱乏,技術拙劣,糊出的燈籠不完美,但一經高高地掛起來,紅光燃亮夜色,片刻間便滿堂溫情、熠熠生輝、喜氣洋洋,給困窘的人們增添了不少好心情。
現在,日子都過好了,無論身居繁榮的城鎮,還是富足的農村,臨近元宵節時,滿街的紅燈籠大放異彩,期間不乏那帶電聲動的,更讓最流行的歌曲,充盈喧鬧在這城鄉的春天里。那種直沖腦門兒的喜慶勁兒,把你平日里積攢的那些喜怒哀樂、酸甜苦辣,統統拋到了九霄云外,每個人滿身心都沁浸在福祉憧憬的美好里。“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掛紅燈……”正月,大紅燈籠高高掛,火紅的燈籠,像一枚銀幣,似一樽金杯,若一位新娘。通明的燭照,昭示著新的一年明晃晃、光閃閃、亮燦燦地站在前面,向你微笑,向你招手,向你炫耀著、輻射著無窮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