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學峰
春光正好,正是讀書的好時候。
溫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詩書,案頭靜坐;進入書中,與人物對話,頓時物我兩忘,書人合一。人生若此,夫復何求?
這樣一本本讀下來,自然對書的內容有了認識,對書的作者也有不同的評價。我日常所讀的,都是純文學的書籍,歷史類、通俗類、古典的、現代的。因為愛書,所以對各位名家的新書出版情況了如指掌,聽說哪位大師出了新書,就時時關注,一等新書上市,馬上動手“搶”來,先睹為快。
后來,看到魯迅關于讀書的一段話,才如夢方醒。魯迅先生是這樣說的:“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釀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從此之后,我對更多的書籍有了涉獵,音樂類、醫學類、建筑類,只要有時間,手頭的書是不可或缺的。白天要上班,書又不能裝在包里帶來帶去,所以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在家里讀一本,在單位讀一本。兩本書不是同時開始,也不會同時結束,可是這么長時間讀下來,對書的內容,一次也沒有混淆過。
讀書時間長了,一定要遠眺一會兒才好。推開窗子,把陽光和春風一起請進來,會感覺心曠神怡,舒爽無比。天氣晴明,自然是好景色;若是窗外正飄著細雨,不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嗎?啜一口香茶,品嘗其中韻味;咀嚼書中哲理,品味書香墨香,這情景,多么舒服愜意。
讀不同類的書籍,必然有不同的收獲。正如培根所說:“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使人善辯。 ”古人所說的“開卷有益”,也正是這個意思,只要翻開書,就會有收獲。宋真宗趙恒當時為了倡導天下人讀書,親筆寫下《勵學篇》:“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安居不用架高樓,書中自有黃金屋。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男兒欲遂平生志,五經勤向窗前讀。 ”蘇軾在《和董傳留別》中也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
時逢盛世,我們沐浴在陽光下,沐浴在春風里,生活在幸福中。趁著春光,讓我們開始讀書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