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明
四十年光陰荏苒,四十年國家巨變。每當回憶起四十年前參加高考的那一段經歷,我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恢復高考制度改變了包括我在內的成千上萬個青年人的命運,為國家的改革開放和建設培養了大批人才,其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1975年夏我高中畢業。臨近畢業還有一段時間,同學們已經不能安心學習了,城市戶口的同學紛紛辦離校手續,準備“上山下鄉”,因為上半年下鄉的算一年,可以早回城,下半年下鄉的只能算半年。1977年6月的一天,我們正在收割小麥,一起勞動的伙伴告訴我,今年可能恢復高考,并鼓勵我說:你學習好,一定行!回到家,我找出初中課本開始復習,打算把初中、高中的課程都復習一遍。
秋收秋種結束后,就到了農閑時節,村里的青壯年勞動力要到外面去挖河(水利工程),我們吃在工地住在農戶家里,我自帶煤油燈,早晨和晚上一有時間我還是復習初中課本。晚飯后同住的女青年有的早早地睡覺了,有的納鞋底,有的做鞋墊,我為了不影響她們,就在比較冷的外屋學習。
1977年10月下旬的一天,我們像往常一樣天剛亮就到工地勞動,早晨六點半工地的高音喇叭轉播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和報紙摘要”節目,這時廣播里傳來了“恢復高考”的新聞。吃早飯的時候有好幾個人紛紛提醒我“恢復高考”的事;又過了幾天,正好趕上工程結束,收工回家的路上,路過我的母校——德州市第三中學,我專程去找老師問了一下,得到的答案是肯定的。這時離正式考試還有一個月,我不能再復習初中課本了,趕緊回家找出高中的課本開始復習。
高考報名開始了,報名的同時填報三個志愿。積攢了十年的高中畢業生都可以報名。我的理想是當教師或醫生,所以報了山東大學、山東醫學院和山東師范學院三個志愿。
我們又轉戰到了新的水利工地,這次為了能多一點學習時間,我讓父親向他的朋友借了一輛舊自行車,早晨天剛蒙蒙亮,我騎行30多里路趕到工地上勞動,晚上收工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睡覺,一覺醒來再復習。母校的老師辦起了補習班,多虧有輛自行車,我能晚上去聽課。一天的勞動結束后顧不上吃飯,領到我的那份晚餐,也就是兩個熱騰騰的窩頭,急急忙忙趕到母校,遲到了沒有座位,就到老師家里拿個小馬扎。就這樣參加了幾次學習,對我的復習幫助是很大的。
在復習過程中,我一天也沒有影響出工,并且不敢聲張,怕考不上丟人,怕老鄉們說我在農村不安心,如果小伙伴們都離我而去,我就成了孤家寡人,因為我是村團支部書記。
臨近高考的前幾天,天氣陰冷,還下起了小雪,工地上不能干活,只好停工,大概有一周時間,我可以專心致志地在家里復習。1977年12月9日,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走進考場,發現考場恰巧是我上高中時的教室。兩天的考試科目是政治、語文、數學、理化。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作文,題目是“難忘的一天”,我寫的是入黨那一天,還打了草稿再謄到卷子上,自認為寫得還不錯,但就是還差一行沒有謄完,考試時間到,試卷和草稿都被收走了。
1978年的春節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仍然沒有被錄取的消息。等待的過程是一種煎熬。農閑時節,生產隊安排我們女青年,到各家各戶清運垃圾,集中起來以便開春給莊稼施肥。我們正在干活時,有個人給我送來了錄取通知書,我被山東醫學院藥學系錄取了。一個星期后,20歲的我踏進了夢寐以求的大學校門。
在當年參加高考的570萬青年中,我是幸運者之一,成為了恢復高考后的第一屆大學生。我們是中國唯一的一屆冬季考試,春季入學的大學生,歷史給我們一個特殊的稱謂叫“七七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