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羊腸子□程先利
我與德州羊腸子的淵緣,和對這個城市的感情一樣,剪不斷理還亂。上世紀80年代,我每年兩次來這里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如果考得成績好,我就蹲在路邊攤子旁,吃一碗羊腸子,作為對自己的犒賞。那時的羊腸子香而不膩,清淡爽口,是一款經濟實惠的風味小吃。
后來,我迷戀上了文學,常來德州拜師訪友,在喝酒吃肉之余,稍有空閑,就一個人跑到一處羊腸攤子前,來上一碗羊腸子,渾身通泰。
過去的羊腸攤子,多半使用圓籠挑子,肥羊腸鍋放在炭火爐上,文火保溫,才會不腥不膻。現在賣羊腸子,都用改裝的三輪車了,車上裝有密封的鍋灶,很是干凈,并且提供矮凳小桌,使顧客能沉住氣地享受美味。老板把灌實煮好的羊腸子夾到案板上,鋒快明亮的月牙彎刀啪啪一切,寸段羊腸收到碗里,兌上羊骨高湯,佐以香菜、香油、辣椒油、胡椒粉,熱騰騰,香噴噴,令人大開胃口。
由于羊腸子是我的最愛,就對它研究了一番。德州人過去屠宰牛羊肉,剩余許多下水,能賣的賣掉,賣不掉自己吃。至于羊腸子,鼓搗干凈挺費事,又沒多少油水,除了喂狗喂貓,只能當垃圾扔掉。清朝末年兵荒馬亂,缺衣少食的災民流落街頭,一個馬姓回民把人家不要的羊腸子拎回家,投洗干凈灌上淀粉,煮熟了既當飯又當菜,全家人吃得香噴噴。由此,他生發出賣羊腸子的想法。由于成本低,價格便宜,羊腸子一上市就受到了窮苦百姓的歡迎。 100多年來,經過不斷改進,就成了德州一道獨特的風味小吃。
灌羊腸子是技術活,新鮮的羊腸子用堿水清洗干凈,然后放在清水里浸泡一夜,其間最少要換兩次水,才能去除異味和保持羊腸子的新鮮,第二天將粉芡加上佐料,再兌上新鮮的羊血就行了。羊血兌多了發黑發黏,一般一只羊的腸子兌上一只羊的血正合適。下至配有羊骨羊雜的老湯鍋里煮到半熟,用針在羊腸子上扎些孔,放出里面的氣體,出鍋后就可以上市出售了。
傳統的羊腸子經濟實惠,屬大眾化的風味小吃,過去只見于街頭巷尾,上不了席面。一次我來德州,哥們把我領到康博大酒店,我說,這里肯定很貴,還是換個地方吧,最好去“冠香園”吃羊腸子吧。他說,咱們就是來吃羊腸子的。果然,在一桌山珍海味的簇擁下,中間擺著一盆羊腸子,比街邊的更加精細,加入了海鮮,味道確實更勝一籌。過去尋常百姓家,如今落戶珍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