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res.cms.dezhoudaily.com/a/10001/201809/ddb5c65bf2dbfed1283bbed46a009b6b.jpeg)
李宗華老師 (資料照)
□史冠武
李宗華老師離開我們快兩個月了,他的音容笑貌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和老師緣分很深,我1978年考入武城二中高中部,他從舊城中學(現武城鎮中學)調入武城二中教高二,李老師是我的高中二年級班主任,教了我一年數學課。我畢業到武城二中工作,任數學教師,他是我的教研組長、教導主任(后來辭職)。他是德州二中五八屆高中畢業生,我又機緣巧合的在德州二中當了8年校長。
講臺上的老師
1984年德州召開高中教學年會。李老師代表武城二中發言,檢討當年高考數學成績不好,平均分才剛及格。與會老師聽了十分驚訝——其他學校平均分才40多分,這時才知道,由于那年數學高考題太難,我們學校的平均分60多分在德州已是遙遙領先,在全省也是好成績了——李宗華的大名也因此被德州教育界所熟悉,前來學習聽課的人絡繹不絕。當大家看到他編輯的《高中數學題型概要》,聽了他的課以后,終于明白他教學成績優異是理所當然了。
老師講課“滿堂灌”,學生不知不覺已到下課時間,都感覺數學課時間短,盼望下節課快快到來。聽他的課能體會到什么是聚精會神,什么是如饑似渴!
老師講課,眉飛色舞,抑揚頓挫,普通話武城話轉換自如,師生都沉浸其中,老師學生都是一種享受!
老師講課,板書工整仔細,每節課講完都是整整一黑板,彩色粉筆點綴其間,幾何圖形虛實分明,聽過他課的老師都驚嘆,真是一種藝術!
老師講課,方法規律、總結齊全;奇思妙解、連連不斷;教學魅力、無窮展現。聽他的課,能讓人感悟什么才叫吃透教材。這樣的老師怎能讓學生不敬佩呢!
課下的老師
老師課上嚴謹活潑,課下樂觀豁達。
他愛下棋。和幾個棋友下棋,輸贏其次,斗嘴說笑,妙語連珠,趣味無窮。
他愛講兒時伙伴的奇聞異事。故事生動精彩,即使重復講,每次都有新意。記憶深刻的有“大方的故事系列”;有“一斤長果(花生)賣了五斤還有剩余”的小買賣人的“智慧”和“聰明”……
他愛講“三國”。對《三國演義》爛熟于心,每天晚飯后他蹲在某一高處,周圍聚攏著一圈學生,聽他“說書”,什么“趙云在萬馬叢中取一上將頭顱如探囊取物”,什么“關公的赤兔馬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學生們聽得真是如癡如醉,都說他的水平可比劉蘭芳、袁闊成……
身為教研組長的老師
他任教研組長,把培養青年教師當成自己的責任,指導教師實心實意、毫不保留。
他囑咐青年教師:要大量做題,只有教師跳進題海,學生才能跳出題海;要積累數學解題方法和規律,不單重視一題多解也要重視多題一解,這樣才能讓學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要多讀數學刊物,學習別人經驗、摘抄經典文章,這樣才能自己總結、自己體會,創新教學方法。
他關心青年教師,時常燉一鍋兔子肉給大家改善生活?,F在大家回憶起來還是感到那么溫暖和幸福。
正是在他的悉心帶領下,武城二中數學組青年教師才能迅速成長,包括我在內的耿金海、王子良、李樹林、王志強等一批人,工作五、六年就在德州數學界小有名氣。使得武城二中的數學成績一直名列德州前茅。因此他退休后,學校又誠聘他工作了5年。
李宗華老師,是武城教育界、德州教育界的一個傳奇人物,是名副其實的一代名師。他雖然只有高中學歷,但自學成才,是武城最早的山東省特級教師并享受國務院津貼。
他雖然與學生聯系不多,但武城二中上下幾十屆學生相聚,總會想起他的精彩瞬間,讓人回味無窮。
我們已與老師在畢業20年、30年時相聚,本想畢業40年聚會時再聆聽老師教誨,痛惜吾師駕鶴西去、陰陽相隔,今世已不能相見……
由于老師得病突然,又趕上暑假,知道他去世的人很少,他的葬禮簡單,按老家的習俗,骨灰又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地方安葬……
國家興旺,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為本。李宗華老師淡泊名利、專心課堂、鉆研教學、甘做人梯的精神是德州教育的寶貴財富,我輩定當好好繼承與發揚!
老師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