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個強者做對手
□李克紅
上世紀60年代初,年輕的桑德斯進入了加州一家半導體公司工作,因表現突出,很快被提拔為銷售經理,不過他卻在這時辭職了。同事們問為什么,他回答:“我需要一個更強大的對手,我要和英特爾去競爭。 ”
英特爾是處理器的知名大公司,桑德斯覺得處理器在將來一定會越來越有市場,就決定也要從事微處理器行業。一周后,桑德斯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從事處理器的研發和生產,包括老板和推銷員、清潔工甚至是食堂廚師在內,公司一共只有他一個人。“你現在確實找不到對手了,因為你根本沒有能力與任何人對抗。 ”他以前的同事們都這樣嘲笑他說。
他們說得沒錯,英特爾絕對是處理器的老牌霸主,桑德斯想跟它抗衡無異于蚍蜉撼大樹,但桑德斯卻沒有退步,他籌集了8萬美元投入了研發和生產,有時為了省點錢,連中午飯也舍不得吃。在堅持不懈地努力下,他突破了許多技術難關,產品得到了人們的認可。 5年后,他的公司成功上市了。
到80年代初,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期,桑德斯趁別人都沒精打采的時候,到處宣傳和推廣產品,結果銷售額一度蓋過了英特爾,但英特爾很快回過神來,所以桑德斯又被淹沒。 1997年,桑德斯再次推出K6處理器,向英特爾的“奔騰家族”發起最強大的挑戰。1999年,為跟英特爾抗衡,桑德斯重金到處召集人才,其中包括摩托羅拉半導體部前總裁海格特·瑞茲……
就在這種競爭中,英特爾的市場份額從原先的97%降到70%,桑德斯則借勢而上,先后在全球數十個國家設了工廠和業務機構,到現在,他的年產值已經達到了數十億美元。沒錯,它就是如今僅次于英特爾的全球第二大處理器公司AMD。近半個世紀來,桑德斯從未真正戰勝過他的對手,但他卻贏得了原本只屬于勝利者才享有的掌聲,這一切都是因為他有勇氣去選擇一個足夠強大的對手。
選擇強者做對手,雖然最終可能無法獲勝,但卻能成功地提高和突破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