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話菊
□崔云利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這是宋代詩人朱淑真贊美菊花的詩句。鮮艷奪目的菊花,為蕭瑟單調的深秋季節增色不少。
菊花別名黃華,也稱長壽花、帝王花,屬菊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原產我國,品種繁多,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為我國十大傳統名花之一。因為在百花凋零時節,“我花開后百花殺”,這時候它卻英姿挺拔,傲霜綻放,所以深受人們喜愛,歷來被視為高潔堅貞的象征。
除以上特點外,菊花還有不少可人之處。
可賞心悅目。菊花色澤艷麗,香氣襲人,紅、白、黃、紫等,幾乎各色俱全,非其他花卉可比。其姿態更令人嘆為觀止,或似飄帶飛舞,或若龍爪伸展,或像圓珠合抱,或如金盤平托,千姿百態,爭奇斗艷。人們在緊張工作之余,只要步入菊花叢中,頓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可入饌食用。菊花入饌,古已有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就有“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漢代劉歆在《西京雜記》中也有“菊花舒時,并在莖葉,雜黍半釀之,到來年九月九日始熟……謂之菊花酒”的記載。晚清慈禧太后意欲長生不老,更是別出心裁地吃“菊花火鍋”。到了現代,美食家們仍視菊花為食中佳品。飲一杯清香醇和的菊花茶是一種享受,而能吃上一盤菊花蟹、菊花肉片等佳肴,則被視為一飽口福。至今,浙江、廣東等省的一些地方,人們仍有食用菊花嫩苗的習慣。菊花入饌,不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菊甙等營養物質,對人體健康頗有好處。
可入藥治病。菊味甘苦,性微寒,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等作用,是祛病強身之藥。我國用菊花入藥治病有著悠久的歷史。據《神農本草經》記述,菊花是美容長壽食品,“服之輕身耐老”。華佗、孫思邈等古代名醫也曾根據聞香祛病的原理,利用菊花等制成香囊、藥枕,為患者治病。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有菊花“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食可藥,囊可枕”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