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大如年
□王志文
“冬至大如年”,這句話源自《清嘉錄》。從此可以看出古代人對冬至節(jié)的重視程度。每年的陽歷12月22日(或前后一日)是冬至。今年的冬至是12月22日,正像《呂氏春秋·有始覽》說的“日行遠道”一樣,冬至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自此以后,夜消晝長。
冬至堪稱一年中最重要的節(jié)日。《三禮義宗》認為:“冬至有三義:一者陰極之至,二者陽氣始至,三者日行南至,故謂之冬至也。 ”中國古代的許多節(jié)氣都是從冬至這一天開始算起的。《荊楚歲時記》:“去冬至一百六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 ”《淮南子》:“距日冬至四十六日而立春。 ”《說文解字》里也把臘日定為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數九消寒也是從冬至日開始算起的,“算不算,數不數,過了冬至就進九”。也就是說,只有到了冬至,才真正進入了嚴寒時期,民間就有“夏至未來莫道熱,冬至未來莫道寒”之語。
《禮記·月令》說冬至“日短至,陰陽爭”,它要求“君子齋戒。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以待陰陽之所定。 ”冬至這一天,從天子到百姓,都要放假休息。《周易》:“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 ”《五經通義》:“冬至寢兵鼓,商旅不行,君不聽政事。 ”《后漢書·禮儀志》:“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擇吉辰而后省事。 ”《白虎通義》還對冬至日“休兵、不興事、閉關、商旅不行”的原因進行了如下解釋:“此日陽氣微,王者承天理物,故率天下靜,不復行役,以扶助微氣,成萬物也。 ”冬至這天,上學的學生也要放假,至今民俗里還有“冬至大似年,先生不放不給錢”的說法。
冬至這天,普天同慶。《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jié),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jié)。 ”這一天與過年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大家互相走動,“提筐擔盒,充斥道路”。還要“履長”,即對長輩表示禮敬之俗,《太平御覽》:“近古婦人,常以冬至日上履襪于舅姑,踐長至之義。 ”《醉翁談錄》里還記載了冬至守夜的習俗:“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 ”從下面一首民歌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古代冬至的熱鬧景象:“相傳冬至大如年,賀節(jié)紛紛衣帽鮮。畢竟勾吳風俗美,家家幼小拜尊前。 ”
冬至皇帝祭天薦太廟,老百姓祭祖。《周禮·春官·神仕》:“以冬至日,致天神人鬼。 ”《中華全國風俗志》也有“冬至節(jié),祭掃墳墓”之說。還有冬至這天北方人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等習俗,這些都與春節(jié)沒有什么區(qū)別。白居易就把冬至稱為“小歲”“新歲”:“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 ”所以說古人“冬至大如年”的說法,是一點也不為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