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忠
姥姥是個鄉下女人,最明顯的標志就是裹著的一雙小腳,盡管姥姥沒有文化,但她卻有好多為人處世、安身立命的諺語,順口好記,極富哲理,讓我至今難忘。
因為父親常年在外,懂事的時候,我就記得,是姥姥帶我長大的。那個時候家里窮,吃飯常摻些糠菜。姥姥是個精打細做的能手,薺菜、蒲公英、青青菜經過她的手,則變成色味俱佳的菜肴,而她總不失幽默:“吃飯帶點糠,四季保安康”。在姥姥的精心調教下,憑著野菜和粗糧,我們度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
“錢吶,就如同手上的泥垢,去了,又會來的。”這話是奶奶的口頭禪,也是姥姥對待財物的一個態度,盡管在那段受苦挨餓的年代,自己家里一點也不寬裕,三個舅舅和大姨小姨加上我,全指望著在濟南大藥堂上班的姥爺的工資。姥姥還經常救濟比自己還貧困的鄰居。記得那一年,鄰居五嬸的兒子餓得全身浮腫動彈不得,姥姥知道后,在半截口袋里挖出滿滿一瓢地瓜面送了過去,感動得五嬸都哭了。
“人跌倒了,還會爬起來的。”這是姥姥常常念叨的一句話。姥爺長期在外,姥姥則在家紡線織布,種田養雞,撫育子女,日子過得還算滋潤。中年,家中遭遇不幸,姥爺、姥姥被批斗,艱難困苦接踵而至,但她憑著“人跌倒了,還會爬起來的”這一堅韌信念,挺過了風雨飄搖的日子。
姥姥很注重言傳身教的楷模作用,她常說“大狗爬墻,小狗看樣”、“上歪一尺,下歪一丈”。這些諺語說明了長輩言傳身教的重要性。
姥姥還有很多常掛在嘴邊的諺語,其中“油多不壞菜,禮多人不怪”教我禮貌待人;“吃飯嘗一嘗,做事想一想”,使我成熟;“吃人嘴軟,拿人手短”教我正直;“吃飯要讓,干活要上”,催我奮進;“井水擔不干,力氣用不完”,使我樹立了吃苦耐勞的品德;“要當面打鑼,別背后敲鼓”讓我不背后議論人;“施恩莫圖報,望報莫施恩”,教我樹立奉獻精神;“吃虧不算傻,讓人不算呆”讓我學會忍讓。當我遇到困難挫折時,想起“經過黃連不知苦,經過是非不知難”,我便豁然。當和別人有摩擦時,想起“吃著鹽和米,就要講道理”,我便克制自己,正確對待矛盾。
如今,姥姥已經離開我們15年了,這些樸實純真的諺語仍如淅瀝不斷的雨聲,點點滴滴敲打著我的心扉,激勵奮進著我的人生,并將會一代一代流傳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