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家中珍藏著一本巴掌大的小冊子,二十余年的時光侵蝕,封面已泛黃。它不是世界名著,也不是致富寶典,只是一本普通的通訊錄,記錄著全國各大報刊雜志的通聯地址,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它已毫無用途,可我卻舍不得丟棄。
1994年考上中專后,空閑時間我喜歡上了閱讀,看多了,便有了寫的欲望。一次征文我的一篇小說《一百封信》獲了獎。頒獎活動在一個大城市舉辦,主辦方負責食宿,可來回路費不報銷。當時,家里剛蓋了房子,我上學又欠了一屁股債。很渴望去看看那個繁華的城市,可我知道那是奢望。
父親看出我的失落,一星期后,他默默地遞給我一本書,是邀請函中備注的對寫作者大有益處的通訊錄,我曾無意給父親提起過,而他卻放在了心上。
母親告訴我,書是父親用搬了三天石頭的錢買的。父親為了彌補我的失落,跟著建筑隊去蓋房子。不會砌墻技術的父親干最累的活,拿最少的工資——12元。12元如今還不夠孩子吃一頓肯德基的花費,而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卻需要父親汗流浹背勞作一天才能獲得,而父親卻毫不猶豫地將辛苦錢為我買了書。
以后,我瘋狂地寫,按著書上的通聯地址不停地往外寄稿,無數的稿件仿佛泥牛入海,可絲毫沒有磨滅我火熱的激情。
上班后,別人閑聊,打撲克,我還是喜歡埋頭讀書、寫作。那時,稿件都是用稿紙撰寫工整,去郵局郵寄。我總是滿懷期待寄出,天天翹首企盼,可連封退稿信都沒有收到,我對自己的堅持產生了深深地懷疑,甚至連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自考也放棄了。我也加入了閑聊的隊伍,學會了打撲克,視若珍寶的通訊錄被收入了箱子。
數年后,整理書籍發現了壓箱底的通訊錄,想起了父親的殷殷期望和曾經的作家夢,蹉跎了大好光陰,經歷了世事的浮沉,我浮躁的心還需要文字的洗禮。
我開始學打字,寫親情,寫生活日常,我的文字褪去了青澀,沒有了年少的無病呻吟和憤世嫉俗,有的只是人間煙火的生活況味。
第一筆稿費是《山東老年》雜志寄來的75元,當時工資只有245元,這筆意外的財富讓我高興了好幾天。我為爸爸買了襯衣花了60元,剩余的錢買了本書犒賞自己。
當一篇篇文字變成散發著墨香的鉛字,我心中的愧疚才能減輕少許。每次收到稿費最喜歡的事便是為父親買禮物,感覺只有用寫文字賺來的錢才能對得起那本凝聚著期望和汗水的通訊錄。
父親的病毫無任何征兆,一向強壯的他突然被心梗、腦梗兩個病魔擊垮了,不僅不能干莊稼活,連腿腳都不利落了。我痛恨曾經虛度光陰的自己,父親已逐漸年邁,而我辜負了他沉甸甸的愛。
曾認識一個連學歷都沒有的山村打工妹,她賣過彩票,做過服務員,可始終堅持筆耕不輟,后來出了書,還成為了有名的情感類的作家,我們是QQ好友,都愛好文學,她耐住寂寞,經受挫折奮斗不止,而我在追夢路上當了逃兵。
十年如夢,沒有歲月可回頭,對著泛黃的通訊錄常浮現父親搬石頭的情景。巍峨如山的他一天天老去,我的悔恨化成奔跑的文字,努力去追趕無情的時間,我希望父親能看到我更多的文字,希望能用稿酬為他買更多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