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梁
上初二的時候,我們的語文老師突然調走,學校臨時決定讓教體育的石老師來教我們語文。那個年代的鄉村中學,這樣的安排很尋常。
石老師是個20多歲的小伙子,個兒高,黑瘦,嗓門大。他教我們體育的時候跟我們打成一片,同學們都不怕他,當著他的面叫他的外號“石頭”。他的確有石頭的特質,剛硬有余,柔婉不足,似乎與詩情畫意的語文課不搭調。
上課了,石老師在講臺上正兒八經給我們講語文課。同學們都覺得有些“出戲”,調皮的男同學故意跟他打岔:“石老師,咱們先去操場跑兩圈吧!”同學們哄堂大笑,石老師說:“好啊,以后的語文課咱們有機會就去外面上。”石老師本來就聲音洪亮,他的講課聲在室內更顯得洪亮,很有感染力。一堂課下來,同學們都暗暗佩服,原來教體育的石老師還真有兩下子呢。
讓我們沒想到的是,后來的語文課,我們真的有了很多次在室外上的機會。學習描寫春天的課文時,石老師帶我們去學校外面尋找春天。他教我們調動各種感觀,去看春、聽春、嗅春。那次的語文課,我生平第一次感受到來自大自然的美。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是個粗枝大葉的人,春夏秋冬的景色在我眼里熟視無睹,我從來沒留意過什么花花草草、藍天白云、清風鳥鳴。而石老師教我們去關注這些,我也由此為自己打開了一片新天地。原來,生硬的“石頭”也有溫情的一面。
我們跟著石老師去桃園賞花,去柳林聽風,語文課上得那叫一個愜意。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我們從來沒想過語文課還可以這樣上。我覺得,大概是因為石老師是體育老師,比較擅長“戶外教學”,所以總帶我們往外跑。這種方式,特別受同學們歡迎。
學了古詩詞以后,石老師在課堂上進行古詩詞背誦和接龍比賽。他把我們分成兩隊,獲勝的一組有獎勵。果然是體育老師,有競技意識,啥事都想比個高下。我們都怕失敗,使勁兒背古詩詞。那堂古詩詞大賽對我們來說,精彩程度不亞于如今電視上的詩詞大會。熱鬧的課堂上,不時想起掌聲和歡笑聲,惹得隔壁班的老師都過來敲門抗議了。比賽的獲勝者,石老師的獎勵竟然是讓獲勝隊員自由安排一堂語文課,可以去學校外面的果園看風景。
年輕的石老師把他的熱情都帶到了教學中,但學校領導對他的態度卻改變了。領導擔心他的課上得太松散,有時候跟鬧著玩似的,會耽誤學生。很多老師也不滿石老師這種“另類教學法”,因為別的班同學都羨慕我們,其他老師感覺自己的課少了趣味性。不久后的期末考試,我們班成績平平。領導和老師更有話說了,正好當時學校來了新老師,石老師便又被安排教體育去了。
從那以后,我們再也沒上過那么有趣的語文課了。
多年以后,我回想自己的語文老師,覺得教體育的語文老師石老師是對我影響最深遠的一個。他不經意間完成了我的生活美學的啟蒙,如果不是他,我從來沒發現大自然中蘊藏了那么多美好。還有,他教過的那些古詩詞,我至今倒背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