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書貞
臟亂差——這是從前農家小院給城里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小時候,在我家那個不到兩百平方米的小院里,母親散養著雞鴨鵝,糞便零零落落遍及小院的每個角落。在小院的西邊還有一個豬圈,豬圈的南面墻角處,就是一個簡易的露天廁所。
那時候,夏天一到,隨著溫度的升高,雨天的增多,小院里總是彌漫著一股難聞的臭味。在省城工作的小姨,從不在夏天來我們家,她對母親說:“夏天最怕上你們家里的廁所。”后來,父親把豬圈填平了,在那塊地方蓋起了兩間小房,由喂豬變成了喂牛,雖然每天打掃牛舍,可小院的臟亂依然沒有大的改觀。
或許這就是上世紀農村農家小院的真實寫照。
進入新世紀后,農家小院開始發生了變化。低矮的土坯房、過時的舊磚房,被高大、寬敞、明亮的紅磚房取代。過去,老一輩人依靠雞鴨生蛋改善生活、依靠養豬養牛致富的路子,正在被年輕人所舍棄。我們這一代人,開始陸陸續續離開了父輩們賴以生存的土地,走進了工廠,走向了外面的世界。
家里的小院,終于迎來了徹頭徹尾的改變。東邊的兩間平房成為廚房,電鍋、電磁爐、煤氣爐一應俱全,廚房里還安裝了油煙機;西邊的平房,房頂上豎起了太陽能,房內成為瓷磚到頂的洗澡間。寬敞明亮的四合院沒有了雞鴨豬牛的騷擾,父母還種上了花草。每到夏秋季節,父母在院里角落種植的絲瓜秧,就開滿了黃花,長了一墻的綠,墻上、屋檐下綴滿了大大小小的絲瓜。“不是為吃多少,只是覺著滿院綠葉黃花,看著舒心歡喜。”父親說。
去年秋天的一個晚上,在老家的父親打來電話說:“村里現在在搞‘旱改廁革命’,廁所修好后,和城里的廁所一樣。上級還有補助,有人嫌麻煩,不愿干,咱干不干?”我打斷父親的話:“爸爸,這是好事,咱第一個報名!”我迅速給村領導打去了電話。第二天下午趕回老家時,村里已安排人員處理了原來的廁所,在院子西南角豎起一個鐵架結構的密封小屋,蹲便器和沖水器都已安裝完畢。父親高興地直拍手:“這回小院徹底干凈了!”
上周末,我回老家,剛進院子,就碰到父親要出門,“爸爸,干啥去?”我問父親。“上大街清理公路兩邊的衛生去!這次咱村里的環境衛生達到上級標準了,咱村里的公路就要戶戶通了。”“啥叫戶戶通?”母親問。“就是咱這條大胡同也能通上水泥路唄!”父親高聲說。
“院靚了,村美啦,富美的小日子呀……”年邁的父親哼著小曲,樂悠悠地走出了院門。
望著父親遠去的背影,我感慨萬千,是黨的好政策,讓我的小家甩掉貧窮,走向富裕,走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抬頭看,一幅美麗的農村現代化新畫卷已在我們面前鋪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