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巧貞
孫強,供職德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工文善詩,尤在書法藝術上潛心精研,心無旁騖,擅長隸書,喜作大字,成績斐然。筆者問他習書有無捷徑,他笑曰:“守望傳統經典法書,走最艱難的路。”
笑談背后是他深深的體悟,亦是他多年來致力書道的真實寫照。他自少年習書,多年未曾擱筆,近年更是早起晚睡臨池不輟。他的體會是:書法藝術的成功,一要靠扎實的筆墨技法;二要靠長期的讀書閱世;三要靠獨自的悟性稟賦。三者中,筆墨技法可經過艱苦的訓練而得,而稟賦悟性除天賦所賜外,更來自讀書閱世的陶冶和練達。所以,筆墨訓練和讀書養性二者最為重要,然后通過體察參悟,厚積薄發,從而達到自己所追求的高度。
孫強眼光很高,對自己要求甚嚴。堅持尊重傳統,取法高古,力求在書法的線條、結構、筆墨、用意、布局中求真求善求美。其書法由唐楷入手,上溯秦篆漢隸,廣泛研習臨摹古人法帖,從中汲取營養,化為自己的線條、筆意、神采。他為自己定的目標是:學一家為骨骼,化百家人血肉,成自家之風神。他擅長行書、隸書、楷書。行書取法“二王”,融入米芾筆意,意韻恬淡從容,線條剛柔相濟;隸書得益于曹全、張遷、禮器碑,雋永厚重,剛健清新中隱隱透出雅拙之味。
在臨摹古人法帖時,他極力反對那些不假思索照抄古人法帖的行為,他認為臨帖不是抄帖,臨古人法帖為的是汲取營養從而化為自己的東西,在形似之外更求神似,于是他有習書“三階段”之說:即學習臨摹階段、體會感悟階段、通變創新階段。因此他臨摹古帖,總是先閱讀、體悟、研究,從起筆、運筆、收筆、線條、結構等呼應關系中尋求書法線條的變化節奏、用筆點墨的濃淡枯潤,感受書家的心態性情,體悟當時的文化意韻。他認為任何一種書體出現的成因,都有其社會、哲學、美學的背景。在多年的書法藝術實踐中,他認為從古人那里吸收得越多,體會感悟得越深,形成自己風格的可能性就越大,是為通變。但是,能否真正通變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還得益于書者的經歷、學養、胸懷和性情等綜合因素,因此在艱苦的筆墨訓練之外,還有一個讀書養性的問題。
他出身農村,質樸的性格中隱藏著艱難生活造就的堅強和執著,多年來的職場歷練又給予他豐富的人生閱歷。他性情淡泊,身在紅塵行走,卻為自己營造了一方平靜的心靈天空,讓藝術之翼自由飛翔。讀書、研習書法,占據了他全部業余時間。閱歷和學養的積淀,成為他書法藝術日臻精到的關鍵因素。
古人評價書法有五氣之說:書卷氣、廟堂氣、江湖氣、學究氣、工匠氣。孫強的書法作品有濃厚的書卷氣,這是和他的藝術追求和人生追求相契合的。他將自己的書法藝術追求定位于“唯美的古典主義”。在創作時,他隨性率意,尋找“人書兩忘,書道合一”和“以出世的精神,過入世的生活”的狀態,把自己的人生理論、審美情趣融入筆墨,化為點畫,在線條的空間造型中書寫內心丘壑。
孫強的書法作品以隸書為主,兼及行書和楷書。其作品在穩健之中有一種超拔脫俗的意象,平和之中又蘊藉著無限的生命律動,久久觀之,那些字仿佛一個個小生命呼之欲出、躍躍而動。古人云:“書,心畫也。”林語堂先生認為:“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孫強的書法作品也是其心態性靈的外化,他認為書法藝術的線條是個人的真情外露,不能有絲毫的矯飾。平淡天成,真純自然,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這是孫強的藝術追求,也是他的人生追求。
(作者系中國書協書法培訓中心原書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