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開峰
唐朝詩人白居易《早蟬》云,“一聞愁意結,再聽鄉心起。渭上新蟬聲,先聽渾相似。衡門有誰聽?日暮槐花里”。兒時的記憶里,夏天是蟬鳴蛙鼓的季節。
蟬聲,是夏天最獨特的音符。當太陽初起,不甘寂寞的蟬兒便開始了歡唱,通常開始是一兩只,繼而演變為一輪又一輪的“大合唱”。等到午后,也不得閑,你方唱罷我登場,唯恐辜負了這個夏天。若真等到蟬兒集體噤聲了,年長者就會出來告誡:雨要來了。
蛙的叫聲不比蟬鳴低調,但聲音要好聽許多,且節奏感極強。故鄉的夏夜,尤其是雨后黃昏,田野里、池塘邊一唱一和,抑揚頓挫,此起彼伏,頗有“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之風范。
故鄉的夏天是一幅畫。清晨,當雄雞啼鳴,萬家炊煙,紅彤彤的太陽從東方冉冉升起,生機盎然的原野里,碧綠的秧苗滾動著晶瑩的露珠,微風吹過,像少女閃動著羞澀的眼睛。鄉親們總是趁著早涼,在日出之前下地勞作,周而復始地為農作物施肥、鋤草、松土。汗水滋潤下的黝黑滄桑的面龐,滿含著對豐收的期許和渴望。
故鄉的夏天也是孩子們的樂園。逮
知了龜、捂蜻蜓,放假后的孩子們總是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傍晚,逮知了龜往往是我們的最愛。條件好的拿著手電筒,沒有手電筒的就早一點行動,趁天還未黑、知了龜還沒爬上樹的時候下手。那時候知了龜剛拱破一點地皮,用手指將地皮輕輕摳開,手指下探,它便乖乖攀著手指,被提上來。剛下過雨的時候,逮知了龜是收獲最豐的,那時候知了龜會不管時辰,爭先恐后從地下往上鉆。
天終于黑透了。吃過晚飯,我們幾個小伙伴要么一起捉迷藏,要么扛著家中用麥秸編的草席子在敞亮處攤開躺下,聽大人們家長里短、天南地北地侃大山,或是躺在那里看燦爛的星河,找北斗七星、牛郎星、織女星,黏著大人講那些百聽不厭的民間傳說。七夕的夜晚,也曾鉆到葡萄架下,聽牛郎織女的“悄悄話”。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童年快樂的時光早已成為往事,但童年的蟬聲蛙鼓卻依然在耳邊響起。如今,在喧囂的城市,身處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偶爾聽到一次蟬鳴蛙唱,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故鄉的夏,想起難忘的童年時光,雖已久遠卻依舊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