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經一段時間,對于外婆,我一度沒有提筆的勇氣,生怕筆下稚嫩的語言敘述不了外婆的平凡,同時也尋找不出華麗的詞句來修飾外婆的偉大,也許只有充滿真情的平鋪直敘才能寫出外婆的真實。
??? 我的童年是跟外婆度過的,那時侯,母親身體不好,經常生病,一年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奔波在外,四處求醫問藥。我的日常起居生活自然就落在了外婆的身上。在外婆的悉心照料下,我的生活有條不紊,沒有出現像村里其他沒爹少娘的孩子那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而且外婆對我不像父母那樣嚴厲苛刻,反而對我疼愛有加、百依百順。我的童年雖少了父母的呵護,但我絲毫沒有感到生活的黯淡,因為有了外婆,我的生活注定是豐富多彩的。
??? 外婆雖然能保證我的衣食無憂,但對我學習上的幫助卻是愛莫能助。外婆是個文盲,目不識丁,只知道操持家務,從她嘴里說不出什么至理名言,也講不出讓人費解的大道理,她小時侯,國家戰亂不斷,吃飯都成問題,上學讀書無疑是癡人說夢。但外婆有她自己獨特的教育方法,每次看到我貪玩過度時,她就會裝成一副勃然大怒的樣子,拍著我的頭生氣地說:“差不多了呀,該看書學習一會了。”每當我看書寫字的時侯,外婆就會安安靜靜地坐在我的旁邊聚精會神地看著,有時會指著書上的字問我念什么,有時也會指著書上的課文讓我念給她聽,我自然會帶著炫耀的神情一一教給外婆。直到后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才慢慢醒悟到,原來外婆是怕我學習不安穩,心不在焉,故意那么做的。
??? 尤其到了晚上,就我和外婆兩個人,我安靜地爬在桌子上寫作業,外婆在我旁邊一絲不茍地納著鞋襪,“外婆,給我講個故事吧。”每當寫得累的時侯,我就會給外婆提出這樣的要求,這時,外婆就會放下手中的東西,揉揉發困的眼睛,繪聲繪色地進述起來,大多數講的都是歷史典故、名人傳記,像 《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等,外婆口水式的講述如此生動,引人入勝,絲毫不遜色于書中文字的敘述,對我的文學啟蒙教育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聽得入神,幽暗的燈光毫無保留地把一老一少兩個人的身影映射在窗幕上,增加了一絲溫馨。鄉村的夜風透過窗欞把外婆的故事吹出很遠,卻吹不出我的記憶。那情景至今憶起,往事如昨,歷歷在目。
??? 兒時的印象里,外婆總是整日忙碌不停,做飯、洗衣、喂雞、喂豬,絲毫不停歇。那時,我正在學習朱德的《我的母親》這篇課文,我始終認定課文中朱德的母親就是我的外婆,要不然她們為何如此神形相似,如出一轍。勤勞、善良、純樸、寬厚、仁慈,這不正是外婆的真實寫照嗎?
??? 在我上小學五年級時,由于父親工作的調動,我隨父母遷到了城里。同時遷走的還有我對外婆的無限思念。每到寒暑假,我都會迫不及待的去鄉下找外婆,和她住上整整一個假期。每當在村口看見那位翹首企盼的老人,疲憊的我頓時精神抖擻,大步流星地迎上去,我對外婆的愛已經跨過了雙親,超越了對父母親的愛。
??? 外婆離開我已十年有余,但她的音容笑貌至今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活靈活現,清晰如昨。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親情吧,它能跨越宇宙的蒼穹,穿越時間的隧道,鮮活如初,毫不褪色。
□文/李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