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歐陽修,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詞和散文對北宋的文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綜觀歐陽修的一生,他之所以能取得這樣令后世矚目的巨大成就,與他愛讀書,勤奮讀書,有一套獨特的“計字日誦”的讀書方法是分不開的。
??? 歐陽修自幼家境貧寒,4歲時父親就去世了,這時,小小年紀的他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并且特別喜歡讀書,表現出了極強的求知欲。母親教他讀書,只需教一到兩遍他就能記住。有一天,歐陽修在叔父家得到了一本唐詩小冊子,上面有駱賓王的一首《詠鵝》詩:“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母親只教了一遍,歐陽修就會背誦了。隨后歐陽修還要母親教他寫字。母親因地制宜用蘆葦稈在沙地上教他寫字、畫畫,有空還教他誦讀古人的篇章。 10歲時歐陽修已經能認識很多字,并且能作文了。叔父家不多的一些藏書很快全部看完,歐陽修就到鄰居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人家規定了歸還日期,歐陽修就每天給自己定下任務,每天必須讀完多少字,然后抓緊時間計字日誦。一本書拿到手后,先統計應讀的總字數,再分配為每天的頁數,作為當日讀書的進度,每天沒達到規定的進度就自己罰自己不吃飯不睡覺。
??? 后來歐陽修發現“計字日誦”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讀書方法,每日定量計字,細水長流,積少成多,終能博覽群書。及至后來為官,他依然擠出時間,采用這種讀書法來讀書。比如,他任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等職期間,盡管政務繁忙,但不誤讀書,他精選了《孝經》、《論語》、《詩經》等10部書總字數為455865字,然后規定每天熟讀300字,用3年半時間全部熟讀完畢;每天背誦150字,用7年時間就背熟了。歐陽修說:“雖書卷浩繁,第能加日積之功,何患不至? ”
??? 為了將“計字日誦”讀書法落到實處,歐陽修將讀書生活化,無論工作多么繁忙,他都像擠海綿里的水一樣,抓住馬上、枕上、廁上的時間勤奮讀書,利用每日的零星時間,做到時時可讀書,處處能讀書。
??? 歐陽修的“計字日誦讀書法”,至今仍值得我們學習。古人給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勤讀書、讀好書呢?
□邵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