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一則新聞報道“雜牌米加香精熏制成名牌香米”,估計現在的主婦們去買米又多了個心眼吧。不過那樣炮制香米的主意并非今天才有,在10年前,就有商販曾經用人工合成的“竹香精”染綠白米,美其名曰“綠色大米”,價錢是普通大米的5倍。
??? 豈止10年以前有這樣的香米?幾百年前就有。清代李漁在《閑情偶寄》中說得清楚:要讓待客的米飯更好,“使之有香而已矣”。辦法則是“預設花露一盞,俟飯之初熟而澆之,澆過稍閉”,然后拌勻即可。這里的花露,是“摘取花瓣入甑,醞釀而成者”。就是用花瓣蒸釀出花露,帶著花香,澆在米飯上,自然添異香。李漁告誡說,花露澆米飯,應以薔薇、香櫞和桂花的花露為好,因為玫瑰之類的香味顯非五谷所有,容易露餡。他還得意的說,“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還叮囑讀者花露不要澆的太多。
??? 李漁還說,“富貴之家,則需花露”,說明那是有產階級的嗜好。好比《紅樓夢》里王夫人就曾給寶玉兩瓶“木樨清露”和“玫瑰清露”。不過王夫人介紹的花露吃法不是進米飯,而是當飲料,“一碗水里只用挑上一茶匙,就香得了不得呢”。
??? 王夫人的花露有無可能像李漁說的一樣放米飯里,書里沒說。當時王夫人給寶玉以花露,只是因為寶玉挨了打,襲人怕他“急得熱毒熱血存在心里”,不肯給他喝酸梅湯。而按照中醫的說法,玫瑰花行氣解郁、和血止痛,木樨花也就是桂花,其效用則是行氣化痰、止血散瘀。想不到王夫人這花露給的還真是對癥。
??? 說到療效,復想起五代王仁裕在《開元天寶遺事》中說楊貴妃“酒初消,多苦肺熱,嘗凌晨獨游后苑,傍花樹”,“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潤于肺也”。楊美女可真是干脆,直接趴樹上喝花露,堪稱原生態啊。
??? 還是回到米飯為什么那么香吧。要做一碗香噴噴的米飯,傳統而正宗的方法早就有了。除李漁以外,清朝屈大均還在《廣東新語》中提到龍眼花露,“取其露以點飲食,絕甘美”。再加上王夫人和楊美女那些實踐經驗,我們能創新出多少新鮮異香的功效型香米啊。
□劉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