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都市的人,愈來愈不了解季節了。
??? 前幾天,一位朋友來訪,興沖沖地告訴我:“秋天到了,你知不知道?”他突然的問話使我大吃一驚,后來打聽清楚,才知道他秋天的訊息來自市場,他到市場去買菜,看到市場里的蟹兒全黃了,才驚覺到秋天已至,不禁令我啞然失笑。
??? 古人是怎么樣知道秋天的呢?
??? 我記得宋朝的詞人蔣捷寫過一首聲聲慢,題名就是“秋聲”:
??? 黃花深巷,紅葉低窗,凄涼一片秋聲。豆雨聲來,中間夾帶風聲。疏疏二十五點,麗譙門、不鎖更聲。故人遠,問誰搖玉佩,檐底鈴聲?
??? 彩角聲吹月墮,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閃爍鄰燈,燈前尚有砧聲。知他訴愁到曉,碎噥噥、多少蛩聲!訴未了,把一半,分與雁聲。
??? 這首詞很短,但用了10個“聲”字,風聲、雨聲、更聲、鈴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來形容秋天的到來,真是令人感受到一個有節奏的秋天。
??? 在工業發展神速的時代,我們的生活不斷有新的發現。我們的祖先只知道事物的實體、季節風云的變化、花草樹木的生長,后來的人逐漸能穿透事物的實體尋找那更精細的物質。可是,我們反而失去了事物可見的實體,正是應了中國的一句古話“只見秋毫,不見輿薪”。
??? 因為溫室栽培,我們四季都有玫瑰花,但我們就不能親切知道春天玫瑰是多么的美;我們四季都有杜鵑可賞,也就不知道杜鵑血一樣的花是如何的動人。
□林清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