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古代婚姻,不少人認為,那時一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實并不盡然。
??? 每年農歷三月初三這一天,女子和小伙子都紛紛外出踏青。男子們分坐河渠兩旁,以曲水流觴的方式吸引意中人。如果雙方對上眼了,則一起漫步并折柳相贈。
??? 元宵節晚上,古代青年單身男女走上街頭,賞燈、逛花市,一旦看上心儀的人,便會請朋友上前自報家門,如對方也有 “眼緣”,就彼此留下姓名、地址。回家后各自稟告自己的父母。父母大人若許可,這樁婚事便成了。
??? 在古代,除了“三月三”、元宵節外,還有一個高端的相親節,那就是同年大會,是專門為古代權貴們挑選女婿而設立的。
??? 唐朝時,每逢科舉考試,發榜那天,凡中了進士的,便一起到曲江池畔,舉行同年大會。唐代進士非常難考,考上的就顯得特別“金貴”,于是,就在同年大會這天,城里權貴家的待嫁美女便傾城出動,涌向曲江尋找意中人。如果相中了,就告訴父母安排去提親。不僅王公勛貴這樣,甚至皇帝也加入其中,當然,皇帝可以在借“賜宴新科進士”之機,為自己的女兒挑選駙馬。公主挑選的一般都是狀元郎。
??? 每年新科進士少,而皇帝、王公貴族家里未嫁的女兒特別多,面對如此“僧多肉少”的局面,京城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在皇帝挑選完后,干脆直接命令家丁們去搶女婿,有的甚至還引發群體性斗毆事件。
??? 由于單身新科進士大多都會被皇帝或權貴們選為女婿,于是,在古代“金榜題名”和“洞房花燭”總是密不可分,而且自唐朝以來延續了一千多年。
□李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