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嘗鮮,首推春韭。春韭的鮮是踩著時令節拍而來,早一步甜,遲一步則辣,正所謂“漸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 ”蘇東坡借黃韭試春盤,預示春天的真正到來,雖是春寒料峭,但卻已開始“滿心春綠”了。而民間也素有“正月蔥,二月韭”之說,所以春韭自古便享有“春菜第一美食”的盛譽。
??? 追蹤溯源,韭菜乃產自我國,而且已有幾千年的種植歷史,早在《尚書·夏小正》中就有“正月囿有韭”的記載。《詩經》中也有“四之日其蚤,獻羔祭韭”的描寫,意思是說用羊羔和韭菜一起祭祀祖先,可見古代先民們對韭菜的鐘愛與崇尚。南北朝時期的齊國,曾經有一位太子很認真地請教御前食醫:“菜食何味最佳?”食醫脫口而答:“春初早韭”。可見春韭不僅只是平民百姓的心愛之物,就連帝王之家,也很是待見。
??? 歷代文人雅士對春韭更是推崇備至,不惜筆墨大加贊賞:“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杜甫因為感動于老友以冒著夜雨割來的春韭炒菜招待他,特寫下這首寄情之作。
??? 相比于杜甫的感傷,蒲松齡和陸游的贊美則更直接。蒲松齡說:“三寸四寸,與我無份;四寸五寸,偶然一頓;九寸十寸,上頓下頓”,對春韭的熱愛及評價之高,一目了然。而陸游則把春韭與雞、肉一起列為伴酒佳肴,他說:“雞跎宜菰白,豚肩雜韭黃”。
??? 最雅的當屬黃庭堅,他曾寫過“韭菜照春盤,菰白媚秋菜”的句子,說自己一邊吃著盤里的春韭,一邊看著外邊欣欣向榮的菜園子。這意境與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在審美上有異曲同工之妙。
??? 春韭實乃絕妙佳肴,餐桌上有了它,再怎么清貧寡淡的日子,也會變得新鮮生動且悠長綿遠。
□劉世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