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jié)”。只要中秋圓月與詩人遇上,便能引發(fā)無限的遐想。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王安石的“春風(fēng)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這是張九齡的《望月懷遠》,這首詩情意細膩,由望月引起懷人,自然流轉(zhuǎn),情意纏綿。濃濃的思念,淡淡的憂愁——詩人用樸實自然的詩句,寫出了天下所有在外之人在中秋之夜的共同情感。
???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星辰讓光彩,風(fēng)露發(fā)晶英。能變?nèi)碎g世,攸然是玉京。”劉禹錫的《八月十五夜玩月》中,描述詩人月夜漫游太空、神往月宮的幻想之旅。同時,詩人又不忘人間百姓疾苦。這首詩幻境與現(xiàn)實巧妙結(jié)合,讀來令人既感奇特,又無比親切。
???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米芾的這首詩引用了兩個民間傳說,一是民間傳說珍珠的育成與月的盈虧有關(guān),月圓之時蚌則孕珠;二是民間傳說月由七寶合成,人間常有八萬二千戶給它修治。這樣借傳說詠月,又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話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為迷人。
??? 蘇東坡的《水調(diào)歌頭》是詠中秋的名篇,其中的詞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千古流傳。這首詞是蘇東坡在神宗熙寧九年中秋之夜通宵歡飲后所作。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想像設(shè)問,展現(xiàn)中秋月宮的奇景,借自然界的現(xiàn)象來寬解他的離愁別恨,寄托自己對于生活的美好祝愿,成為歷來中秋詞中意境最高、流傳最廣的一首。
??? □薛海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