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來,桂花就是秋天的象征,也可以說是到了無桂不秋的地步。特別是中秋前后,銀蟾秋皎,波光醉人,金風送爽,桂花十里飄香,沁人心脾。無論是贊其 “雖無艷色驚群木,卻有清香壓九秋”,還是贊其 “江漢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動萬山秋”,都一點也不為過。
??? 我國自古就是桂花的故鄉,桂花栽培的歷史已有兩千五百多年,早在《山海經》中就有 “招搖之山,其上有桂”的記載了;屈原的 《九歌》中也有 “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還有漢代東方朔的《七諫》也有“登巒山而遠望兮,好桂樹之冬榮”的描寫。這些至少說明,在秦漢時期,桂花就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時至今日,人們對桂花的喜愛程度,依然不減當年,杭州、桂林、合肥等城市將桂花作為市花就是一個明證。
??? “木犀”是桂花的別名,北京人菜名 “木犀肉”、 “木犀湯”等,都是源于此。宋張邦基 《墨莊漫錄》云: “木犀花江浙多有之,清芬漚郁,余花所不及也。湖南人呼九里香,江東曰巖桂,浙人曰木犀,以木紋理如犀也。”
??? 李清照在 《攤破浣溪沙》寫金桂一詞中說: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她認為梅花、丁香雖也飄香,但其姿態卻遠遠不及桂花脫俗,更沒有鮮明清高的桂花之精神,也沒有輕盈飄逸的桂花之風度。 “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風度精神如彥輔,大鮮明”。這才是桂花的真實寫照。
??? 至于桂花的幽香,更是百花無以倫比的,桂花自古就有 “九里香”的美譽。唐朝詩人李商隱的 《昨夜》詩,已經把桂花寫到了極致。 “不辭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塵暗燭房。 昨夜西池涼露滿,桂花吹斷月中香”。一個“斷”字,把桂花的香氣寫得若即若離、若斷若續,一縷情思,也隨著桂花的香氣纏綿不盡。
??? 桂花的秋香也讓古代的秋試有了美名, “蟾宮折桂”就是金榜題名,恭賀考中的。此典出自《晉書》郗詵的故事。 “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清人思無主人 《詠桂》詩: “繁條細蕊無心折,欲折還須第一枝”,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清風拂過,暗香浮動,那悠悠飄落的桂花宛如夜空中的繁星那樣靜美,那樣璀璨……
□劉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