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君
??? 每當看到現在孩子們手里各種各樣的課外讀物,在羨慕他們優(yōu)越的讀書環(huán)境和廣闊選擇空間的同時,我都會想起自己那無書可讀的少年時代。
??? 30多年前,農村老家雖然已勉強解決了溫飽,但文化生活還相當匱乏。不僅我家里沒有任何藏書,左鄰右舍、親朋家也無書可借。我能夠看到的,除了課本之外,就只有偶爾獲得的幾本小人書。
??? 每學期開學之初,發(fā)下新書之后,是我最快樂的日子。首先為心愛的新書包上書皮,然后就手捧嶄新的語文課本如饑似渴地閱讀。先是快速地瀏覽,挑選自己感興趣的篇目,而后再細細地通讀一遍,最后再對重點章節(jié)和字詞進行鞏固。一般不過20天左右,一本新發(fā)的課本就被我讀通讀透。之后就要另想辦法,搜集自己喜歡的圖書。二姐比我大兩歲,上學比我高兩級。她用過的課本一直是我最主要的課外書。每天上學時,我都要在書包里放一兩本她學過的語文、歷史、政治等課本,利用課間休息或自習時閱讀。遇有不認識的字詞,就查字典、問老師。小英雄雨來的頑皮機智、小海娃送雞毛信的曲折驚險、少年閏土的聰明可愛、方志敏的視死如歸,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我們學到這些課程時,我與他們早已是 “老朋友”了。
??? 我對古典詩詞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愛好,每看到一首古詩,便會當即抄錄下來反復背誦。上初一時,我已收集詩詞一百余首,在寫作文時經常引用,屢屢得到老師的表揚,從而更激發(fā)了課外閱讀的積極性。當然,小學時的我只是覺得古詩合轍押韻、瑯瑯上口,很好玩,卻完全不理解其中的意思。記得上小學一年級時,母親讓我背誦四年級才能學到的 《望廬山瀑布》,我背得雖然流利,卻把 “瀑布”讀成 “暴布”,還天真地問母親 “暴布”是什么面料、什么花色,逗得母親哈哈大笑。
??? 1989年初中畢業(yè)時,我已將高中的六冊語文課本大致讀了一遍。遺憾的是,因家庭條件所限,我未能步入向往已久的高中校門,務農半年后從軍入伍。 1992年,在沒有提前復習的情況下,我參加了軍校考試,預選時其他各科一塌糊涂,唯有語文名列全團第一。
??? 或許兒時課外書太少的緣故吧,那些被我當作課外讀物的課本讀得相當仔細,也記得十分牢固。在我小學二年級時,讀二姐的歷史課本,寫到鄭成功為建立抗清根據地而收復了臺灣,隨后又寫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我讀后深感疑惑,既是為抗清,為什么又要讓清軍進入臺灣?當時沒人能給我滿意的答復。后來等我學到這段歷史時,課本將 “進入”改為了 “攻入”。一字之改,疑惑頓消。軍校考試前夕,一同備考的戰(zhàn)友提問我文學常識,我從初中語文第一冊第一課開始,將每一課的題目、出處、作者簡介及代表作品等一一背出,一連背了十幾課,令戰(zhàn)友嘖嘖稱奇。
??? 如今我的藏書不算豐富,卻也是數以百計,好書盈櫥,況且方便快捷的網絡也為我們提供了廣闊的閱讀空間,可以隨心所欲地搜索自己想看的圖書,但時過境遷,我卻再也找不到當年讀書時的那種愜意和充實的感覺;參加工作20多年來,讀過的各類文學名著、名篇佳作無數,有的還記得一些大致情節(jié),更多的卻已沒有一點印象,全不如當年上學時的那些 “課外書”記得深刻。深夜難眠時,經常懷念那段難忘的讀書歲月,懷念那些伴我十幾年的 “課外書”,那是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永遠銘刻在我的記憶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