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一個朋友的孩子從國外回來,給我捎回來一盒雪茄,我很是高興,便安排一次小聚,其樂融融。其間問及一些在國外的話題,她只輕輕說了句,哪有家好。
??? 結束聚會,回到家中,思緒萬千。
??? 是的,家是安樂窩,家是避風港,家是可以做夢的地方。家就是我們的根。人若在外漂泊,語言不通,風俗迥異,既無家人陪伴,又無朋友交流,可能就會多一些孤獨和惆悵。思鄉之情可想而知,父母又怎能不多一份牽掛?
??? 次日,女兒女婿帶著孩子回來一起過節,便說起此事。我說,你們雖然離我們不遠,可能感覺不那么強烈,但感同身受。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不是天天像過節一樣?過去生活物資比較匱乏,那時過節,或是為了吃點好的,穿些好的。過去我也不懂過節的真正含義。其實過節就是為了增強家的凝聚力,我們祖先定的這些傳統的節日,哪個不是以團圓作為主題的?就是讓我們有家的意識,有愛國的情懷。我們的文化傳承,其中重要的內涵就是家國一體。正如那首歌,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家哪有國,沒國哪有家?現在,你們年輕人,都應該記住我們的傳統節日,這也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
??? 那過去你是不是也經常回家過節?孩子問我,我說是的。那時雖然條件有限,路途又遠,還是能夠盡量回家。現在條件好了,家卻不能回了。子欲養而親不待,多么令人遺憾。時不假日,天不假年,應當學會珍重,回家過節,時常聚聚,少留遺憾。
??? 便燃上一支雪茄,品味那異鄉情調。想起了王維的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 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換舊人,誰也抗拒不了的自然規律。父輩替代了祖輩,我們替代了父母。我們失去了寄托,卻變成了孩子的依靠。無論走到哪里,家才是真正的棲息地,現在卻成了永遠的記憶。最終我們成了那家的延續,還有那感情的繼續。
??? 或許就是因為過節,多了一份思鄉情懷。真的夢見久違的故鄉和逝去多年的先人。翌日清晨眼睛有些濕潤。
??? 即使夢回故園,那份感覺依然美好。
□吳小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