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一直被中國人視為富貴、吉祥、幸福、繁榮的象征,素有“國色天香”之美稱。早在漢代,牡丹就被譽為“百花之王”。
??? 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唐代詩人白居易“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劉禹錫“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等膾炙人口的詩句,生動地描述了當時人們傾城觀花的盛況。
??? 最早的牡丹傳說是“武則天貶牡丹”。相傳,武則天有一次想游覽上苑,便專門宣詔上苑,“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當時正值寒冬,面對武則天甚為霸道的宣詔,“百花仙子”領命趕緊準備。第二天,武則天游覽花園時,看到園內眾花競開,卻獨有一片花圃中不見花開。細問后得知是牡丹違命,武則天一怒之下便命人點火焚燒花木,并將牡丹從長安貶到洛陽。誰知,這些已燒成焦木的花枝竟開出艷麗的花朵,眾花仙佩服不已,便尊牡丹為“百花之首”。“焦骨牡丹”因此得名,也就是今天的“洛陽紅”。
??? 我國各地的牡丹中,當屬河南洛陽牡丹和山東菏澤牡丹最為出名。洛陽牡丹以花大色艷、富麗端莊名揚天下。洛陽牡丹的人工栽培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北宋。之后,隨著政治中心的轉移和洛陽名園的毀夷,至南宋時,四川天彭牡丹繼起,有小洛陽之盛。從陸游的 《天彭牡丹譜》中所列60多個品種看,大都是從洛陽引進的。明代,盛極一時的安徽亳州牡丹也有許多是從洛陽引進的老品種。清代,曹州牡丹取代亳州牡丹,洛陽牡丹又直接或間接地和曹州牡丹存在一定的淵源關系,足見洛陽牡丹的傳播和影響。
??? 最早定牡丹為“國花”的是慈禧太后。慈禧一生最喜歡兩種花,一種是蘭花,一種是牡丹。 1904年,她畫過一幅《牡丹圖》,畫面三朵牡丹,分為紅、紫、綠三色,鈐有“慈禧皇太后之寶”大印,作畫時間為“光緒甲辰孟夏”。
??? 牡丹不僅有極高的觀賞價值,還有相當重要的藥用價值,牡丹根和皮均是名貴的中藥材。最早記載牡丹的著作是 《神農本草經》,列在“植物藥”類別中。李時珍指出:牡丹只取紅、白兩色的單瓣者入藥,其他品種皆人工培育而成,“氣味不純,不可用”,紅花者偏于利,白花者偏于補。牡丹花適用于面部黃褐斑,皮膚衰老,常飲可使氣血充沛,容顏紅潤,精神飽滿。
??? 春日牡丹競芳菲。如果攜友賞花,若能說出花名一二,更能平添幾多風雅和無限樂趣。
??? □陳景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