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酷暑炎天,一味地畏懼、生厭、埋怨、煩躁總不是辦法,還得想些辦法來避暑消夏。杜甫選擇竹陰下、荷池畔:“竹深留客處,荷凈納涼時。公子調冰水,佳人雪藕絲。 ”劉禹錫選擇水閣:“千竿竹翠數蓮紅,水閣虛涼玉簟空。琥珀盞紅疑漏酒,水晶簾瑩更通風。 ”戴復古鐘情樹下:“我家老茅屋,破漏尚可住。門前五巨樟,枝葉龍蛇舞。半空隔天日,六月不知暑。 ”各有各的招。
??? 酷熱逼得古人不但學會了消夏,還懂得了“煩夏莫如賞夏”,夏日雖難耐,畢竟有區別于春、秋、冬的獨特景致。夏日雨水別具詩意:“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夏日情趣隨處可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日風光不同四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夏日閑情也可尋覓:“過雨荷花滿院香,沉李浮瓜冰雪涼”……古時無空調,身處暑熱中,調整心態、積極適應才是明智選擇。
??? “消夏”發展到清代,已形成一種文化,涌現出大量的消夏錄、消暑記。一類是筆記小說,如紀昀的《灤陽消夏錄》、郭麐的《樗園消夏錄》等。一類是書畫鑒賞錄,如高士奇的《江村消夏記》、孫承澤的《庚子消夏錄》、吳榮光的《辛丑消夏記》、端方的《壬寅消夏錄》,并稱書畫著錄中的“四消夏”。□毛本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