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廣海
??? 中國是杏樹的故里,在三千多年以前,中國就有了杏樹種植的歷史。春秋時期,《管子》一書就有“五沃之土宜杏”的記載;《山海經》中也記有“靈山之下,其木多杏”。在我國華北平原、黃淮海地區,杏樹幾乎家家戶戶都有種植,每一個人的兒時記憶里,應該有不少爬樹摘杏甚至偷杏的故事。
??? 五月麥杏,是我們老家對杏的一種昵稱,就是說在五月初期,麥子成熟的季節,黃橙橙的杏也就熟透了。桃花開,杏花敗,楝子花開摘蒜薹,這是我老家關于季節變化的一句諺語。開春的時節,果樹開花,最早的應該就是杏樹了。
???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歷代文人墨客視杏花為春的代表,贊美杏花的詩句眾多,有宋代趙彥瑞的 “杏花風下獨立春”、元代倪瓚的 “杏花飛雪點春波”,陸游的“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杏樹不僅其花“遠勝桃夭與李秾”,而且果實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成分和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及無機鹽類,是營養價值較高的水果。杏仁的營養更豐富,含豐富的蛋白質、粗脂肪、糖類,還含有磷、鐵、鉀等無機鹽類及多種維生素,是滋補佳品。杏肉除了供人們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制成杏脯、糖水杏罐頭、杏干、杏醬、杏汁、杏酒、杏青梅、杏話梅、杏丹皮等;杏仁去苦味后,可以制成杏仁霜、杏仁露、杏仁點心、杏仁醬菜等。
??? 杏有“人間圣果”之稱,有良好的醫療作用,在中草藥中居重要地位,主治風寒肺病,生津止渴,潤肺化痰,清熱解毒。杏的根、葉、花、果和種仁皆可入藥。 《時后方》記載:“治人猝腫滿,身面洪大,可以杏葉煮濃汁熱漬,亦可少少服之。”杏枝有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可治跌打損傷。苦杏仁味苦性溫有毒,性屬苦泄,善降氣,專平喘,無論外感或內傷,均可選用。
??? 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監修孔廟時,將正殿后移,除地為壇,四周種植杏樹,名曰“杏壇”,后人便將教師講壇稱為 “杏壇”。三國名醫董奉為人治病不求取利,凡治好病者都在他的住處種上幾株杏樹,僅僅數年,所種杏樹竟有十萬株之多,蔚然成林,郁郁蔥蔥。從此以后,杏林成了中國傳統醫學的象征。
??? 沈葦在他的散文集 《植物傳奇》中寫道:“人取自一棵杏樹的,其實是一棵杏樹的慷慨和恩賜。 ”的確,一棵棵杏樹就這樣一代代地繁衍下來,它不僅影響著我們的日常生活,還造福著我們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