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河精準打造“齊享”公益崗
“弱勞力”拿上“兜底型”收入
本報記者任立松本報通訊員崔志華朱銘娟
年近50歲、當了13年家庭主婦的朱明霞有工作了。
2月5日一大早,記者在位于齊河縣晏城街道陽光一品小區的一家民營養老機構見到了她。今年48歲的朱明霞家住附近的中央城社區,膝下一兒一女,兒子患有先天性聽力障礙。13年前,為了更好地照顧兒子,朱明霞辭掉工作,全家4口人的花銷全指望丈夫打零工,日子過得緊緊巴巴。
現在,朱明霞是齊河縣“齊享”公益崗上的一員。在這家養老機構里,她負責打掃衛生、照顧老人。聊起工作,朱明霞很知足:“離家近、活不重,每個月有2000元工資。”
推動城鄉弱勞動力就業,是縮小收入差距、嚴防返貧底線和推動共同富裕的題中之義。眼下的城鄉,像朱明霞這樣家庭困難、年齡稍大且無專長的就業困難人員還有不少。
為此,齊河縣精準聚焦農村弱、病、殘、困、貧五類人員,城鎮大齡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成員、有勞動力的殘疾人及其他市場化渠道難以就業的困難群眾四類人員,相繼探索推出了“行政事業單位+公益崗”“國有企業+公益崗”“便民服務中心(人社所)+公益崗”“村(社區)黨組織+公益崗”“各類經濟組織+公益崗”等5種公益崗模式,為弱勞動力創造更多“兜底型”崗位。目前,全縣6300多名弱勞動力已納入公益崗位人員庫,開發一個、就近安排一個,有關工作正高效推進。
得益于這一舉措,朱明霞和丈夫都走上了公益崗,每年家庭收入接近5萬元。“心里越來越有盼頭,相信靠著自己的雙手,一定能過上好日子!”朱明霞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