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津縣杜集鎮把黨組織建在家具產業鏈上----
“黨建鏈”激活產業“動能鏈”
□本報記者 任立松 本報通訊員 劉宗良
一件家具成品的利潤,是初加工產品——白茬的十余 倍。長期以來,寧津縣杜集鎮的家具廠多以生產白茬為主,賺著產業鏈中最少的利潤。但眼下,隨著杜集鎮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引領企業抱團闖市場,帶動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產業端實現躍升。
以黨建“鏈”上下游提升產業協同力
4月29日,博德家具有限公司車間內,一件件款式新穎、高端時尚的家具成品令人眼前一亮。“這些產品即將發往河北的家具賣場,在市場上非常搶手。”博德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磊說。
值得一提的是,從一根木料加工到制成家具成品,都是在園區內協作完成的。下游企業博德家具與上游生產白茬的廠家——宜邦家具結成了黨建聯盟。從設計開始,兩家就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讓張磊感到舒心的是,通過黨建聯盟,大大降低了兩家的溝通成本,提升了協作效率。“遇到技術難題,上下游企業集思廣益、共同研發,提高了新產品的研發效率。”張磊說。
家具產業是寧津縣支柱產業之一,但小微企業居多。企業單打獨斗訂單少、分工協作成本高、產業集聚能力弱等問題困擾著產業發展壯大。去年9月,杜集鎮在全縣率先成立了家具產業鏈黨總支,鎮域內家具專業村、園區企業簽訂《黨建共建聯建協議》,引領鎮域內木器加工企業共享設備、人才、訂單等要素資源,以黨建鏈起產業上下游,構建了上下聯動、協同配合運行機制。截至目前,園區內上下游企業共協同設計研發高端家具150余款,孵化品牌十余個。
以黨建“鏈”服務促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
“歡迎來到閆莊村直播間,今天要給大家推薦幾款我們杜集鎮的精品家具……”坐在手機鏡頭面前,杜集鎮閆莊村黨支部書記杜丹侃侃而談。自2020年起,杜丹通過直播平臺銷售本村農產品和家具,形成了成熟的直播團隊和雄厚的粉絲群體。杜集鎮家具產業鏈黨總支牽頭將其納入,助力企業帶貨、培訓直播隊伍。今年一季度,園區電子商務交易總額突破3000萬元,同比增長65%。
“我們堅持以‘黨建鏈’促進‘合作鏈’,推動形成‘服務鏈’,真正做到了把政治功能和服務功能貫通起來。”寧津縣杜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猛說。
杜集鎮產業鏈黨總支打造了紅色強根基、綠色促發展、藍色優服務的“紅綠藍”三色服務品牌。推動家具產業鏈上有條件的企業全部成立黨支部,讓堅強有力的黨組織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領導核心。黨總支牢牢抓住產業鏈上的企業黨員,組建產業鏈黨員安全生產督導團,定期開展安全生產地毯式排查。在產業鏈企業黨員的示范帶動下,全鎮家具產業底線性工作得到了有效保障,實現了火災、生產事故等零發生,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效率達95%以上。實施黨總支班子成員聯系骨干企業制度,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堵點、難點、痛點問題。發揮黨總支整合資源的優勢,幫助企業加快電商培育、對接金融機構、打造公用品牌,助力企業做大做強。
以黨建“鏈”民心搭建產業惠民連心橋
4月29日一大早,46歲的張秀蘭騎上電動車,很快就趕到了園區上班。她的工作是打掃園區衛生,活不累、離家近。在園區內,像張秀蘭一樣實現家門口上班的,還有19人。為了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杜集鎮家具產業鏈黨委在園區內增設了20個公益崗,幫助弱勞動力就近實現就業。與此同時,黨總支推動創建了杜集鎮勞務服務公司,積極組織周邊群眾到園區就業,今年以來就為園內企業輸送新員工240余人。
“今后我們將進一步提升黨建鏈的賦能功能,在促進產業融合、企業發展、群眾致富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實現產業鏈黨建與產業鏈經濟同頻共振、互相促進。”寧津縣杜集鎮黨委書記王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