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級組織協同發力 三種模式強村富民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楊德林通訊員孫超白聰聰)7月27日,禹城市張莊鎮北邱村村頭,一片綠油油的苜蓿長勢正好。“原來這片地一直荒著,現在種上了苜蓿,一年割兩茬,每畝地增收1000元。”村黨支部書記霍承泉介紹,苜蓿加工后打包直接運往養羊場,既減少了牧草飼料運輸難題,還實現群眾增收。
在張莊鎮,羊產業變身搖錢樹,帶領全鎮走上產業致富路。全鎮整合資源、項目、資金,聚合各方力量,打破全鎮6個農村區域黨建共同體條塊分隔、封閉運行的舊模式,探索張莊“云牧場”黨建共同體聯盟工作新路徑,打造“羊羊得‘益’”黨建品牌,承載飼料供應、湖羊養殖、肉奶制品加工等上下游產業及農機服務、勞務輸出等配套服務,實現專業運營、循環生金、多方受益。
禹城市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龍頭”作用,以區域黨建共同體為載體,搭建“三三制”整鎮推進體系,即黨組織領導下的三級經濟組織架構,探索村企聯建、土地聯整、治理聯動三種推進模式,實現合作社、村集體、村民三類群體共同受益,打造鄉村振興“禹城模式”。
“我們按照黨建引領、產業相融、互促共贏原則,搭建黨組織領導下的三級經濟合作組織,鎮級層面成立鄉村振興服務公司,共同體層面建立區域聯合社,村級層面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方式,把分散的農戶整合起來,實現三級組織聯建。”禹城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曉冰介紹。
在倫鎮,鎮三農服務綜合黨委創辦“鎮三農服務中心”,并成立山東玖鼎糧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各村級合作社分別按0.2%的股份入股,8個管區全部組建黨總支創辦的區域性聯合社,全鎮83個村全部成立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通過黨建引領服務,全鎮依托服務公司,采取土地規模化利用開發、農機服務、技術指導、生資購銷等多種經營方式,為全轄各黨支部領創辦合作社提供統一服務,充分發揮集群效應,有力帶動產業發展、農民致富、集體增收。”倫鎮黨委書記宋義民說。
三級組織協同發力,合作社、村集體、村民共同獲益。在共同體聯合社框架下,禹城72個市直部門、95家涉農企業結對幫扶,13支科技服務隊一線指導,投入合作社扶持資金2000多萬元。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轉面積達46.12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57.65%,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新增入社戶數2000余戶,入社土地面積增長10.3%,總收益已達3200余萬元。全市村級集體經濟超10萬元的村達到362個,占比66.5%,超50萬元的村71個,占比13.1%,2萬余名群眾就地就業,村民幸福指數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