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新聞網訊
近年來,陵城區糜鎮朱官屯村積極修訂“村規民約”,修訂過程中充分征求了村民的意見建議。“征集到的有效意見建議達到了20條以上。”糜鎮副鎮長張振海說。
《村規民約》剛修訂的時候,有件事讓村民朱慶敏記憶深刻。“有一次,我將生活垃圾隨意丟在了村邊用來灌溉農田的蓄水溝里,正好被路過的村民朱傳明看到。”
“按照咱們的《村規民約》,應當將垃圾扔在垃圾桶里并進行分類。你把這些東西扔進蓄水溝,容易堵塞蓄水溝,影響農田灌溉。”朱傳明立即上前制止。說起此事,朱慶敏仍舊很不好意思:“多虧當時傳明的提醒,讓我立即改正錯誤。”
朱官屯村的場景只是糜鎮《村規民約》“約”出文明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糜鎮積極開展村規民約修訂(制訂)工作,廣泛聽取民意、集中民智,確保村規民約真正成為村民共同認可和遵守的行為規范,讓村規民約真正走進村民心里。
吳龍村制定了朗朗上口的“三字篇”、齊老村新編了喜聞樂見的“三字經”、基山村制定了形式新穎的“七字言”……在糜鎮下轄92個行政村內,新修訂的《村規民約》因地制宜、應運而生,既結合各村實際又便于理解記憶,激發了廣大村民自我管理的積極性。
“目前糜鎮已做到《村規民約》全覆蓋,實現了移風易俗經常化、婚喪事務規范化、民間習俗文明化、文化活動常態化。”糜鎮文明辦主任談文新介紹說。 (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懷貴 通訊員 陳啟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