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疏導、“柔”調解,德城法院法律、心理雙干預
德州新聞網訊(記者董建新通訊員李淑英孫鑫)近日,一對離婚訴訟當事人在德城區法院速裁庭法官李潔和心理咨詢師、人民調解員武曉霞的耐心調解下,平復情緒,放下心結,雙方簽署調解協議書,當場撤訴。
該案中,雙方當事人結婚十余年,育有一對子女。起初女方訴至法院要求離婚,且拒絕調解,態度堅決,而男方被起訴后情緒起伏也很大。
考慮到實際情況,承辦法官李潔第一時間開展庭前調解,并指派具有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資格的武曉霞進行心理疏導。
在法院“知止空間”工作室,武曉霞運用心理診療方法,用“沙盤游戲”與女方搭建對話平臺,開啟信任通道。在耐心勸說下,女方逐漸卸下戒備,敞開心扉,向調解法官和心理咨詢師訴說生活中的苦悶,并同意與男方進行有效溝通。而男方也在心理干預過程中放下芥蒂,為自己對家庭、孩子的疏忽道歉。最終,兩人重歸于好,一個面臨破碎的家庭得以保全。“一次心理診療,就像是一起‘破冰’行動,借助‘知止空間’的溫馨環境和心理輔導師的專業知識,大部分當事人的心結可以打開。”武曉霞說。
德城區法院在訴前調解及速裁審理工作中引入“心理診療”機制,將現代心理學融入糾紛化解全過程。依托“知止而后有定”的文化理念,今年1月打造溫情式、柔性化情緒疏導審判輔助功能區——“知止空間”。
“知止空間”擺放綠植、茶具、布藝沙發等“家庭化”的物件,幫助當事人平心靜氣參與調解及訴訟。根據心理疏導需求,放置抱枕、玩偶、心理沙盤等工具,在嚴肅的法院環境中打造一片讓當事人放松的心靈宣泄空間。
同時,以打造“知止空間”為核心,完善一系列配套機制,成立“法官+心理咨詢師+密切聯系人”的工作團隊,由熟悉審判業務的法官擔任團隊長,聘請具有相關資質的心理咨詢師作為人民調解員,并針對個案適時吸納當事人的近親屬或密切聯系人參與情感規勸等工作。
為確保案件妥善處理,德城區法院建立定期回訪制,對離婚、撫養、人格權糾紛等案件進行電話回訪、實地探訪,了解雙方目前的情感關系、生活狀況及子女探視情況,進一步消除矛盾。對已經結案但確有需要的當事人,“知止空間”提供免費心理疏導,指導當事人減輕焦慮、憤怒等負面情緒。針對當事人經濟困難、心理創傷、子女入學難等情況,及時向婦聯、社區工作站等進行反饋,幫助當事人切實解決實際困難。
“通過建立法律、心理‘雙干預’制度,不斷完善人性化調解及審判理念,弘揚人文關懷,傳遞司法溫度,引導當事人冷靜、理智地參與調解、參加訴訟,提高了案件的服判息訴率,真正推進案結事了。”德城區法院院長孫文中說。
今年上半年,德城區法院“知止空間”速裁團隊共結案346件,當庭履行涉款項類案件70余件,疏導當事人情緒并促成雙方達成調解協議的22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