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報全媒體記者趙祜昊
“百善孝為先,孝為德之本。”30多年來,武城縣實驗小學(北校區)教師張秀芬無怨無悔悉心照料公公、服侍婆婆,照顧因車禍致腰部骨髓神經損傷的丈夫,她用行動詮釋了中華兒女孝老敬親的美德。
2006年10月,張秀芬的丈夫因車禍導致腰部骨髓神經損傷,腰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這時的婆婆已經86歲,公公80歲,生活都已經不能自理。兩位80多歲的老人、車禍致殘的丈夫、正在上高中的兒子、學校幾十個孩子,這些都需要她照顧……
她曾感到十分無助,苦水和淚水都得自己吞咽,可是生活也要繼續,“再苦再難也要撐過這道難關。”從那時起,張秀芬像個陀螺一樣奔波在學校、家庭和醫院之間。
兩年后,張秀芬的丈夫身體出現好轉,但婆婆又被確診為植物人。剛剛能緩口氣的張秀芬,除了白天到學校上課,回家照顧上高中的兒子和恢復期的丈夫,所有的空余時間,她都衣不解帶地守護在婆婆床前……洗衣喂飯,翻身子換被褥,幫婆婆洗臉、擦身、換衣服;一日三餐都由她來張羅,每餐都要喂到老人口邊。
常言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婆婆在床上躺了2年多,張秀芬精心侍候,從不厭煩。公公逢人便說:“有好兒不如有好兒媳,我家秀芬比親閨女還親……”
2010年7月,婆婆去世,張秀芬把公公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她每天變著花樣給公公做可口的飯菜,并把飯菜盛好后端給公公。每天給公公刮臉,一邊按摩,一邊拉家常,讓老人整天開開心心。
每當提起兒媳婦對自己的孝順,老人常常眼含感動的淚水,逢人便夸:“都是兒媳婦照顧得好,我有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