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鎮實施水肥一體化、深松播種、一噴三防等——科學種田 豐產豐收
本報記者徐冬曉本報通訊員鄭致民
10月13日,記者來到平原縣張華鎮高產示范區,收獲的玉米正被運往為農服務中心進行脫粒、烘干、儲存,田野里,備種、備肥、整地、播種,冬小麥種植正在進行中。
“張華地肥、水好、人勤,我們把高產示范田選在這里,再加上良種良法,今年的玉米實現了大豐收,示范田的畝產達到900公斤以上!”山東供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副總經理趙中鋒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張華鎮是平原縣“噸半糧”生產能力建設核心區,耕地面積5.3萬畝。去年,張華鎮與山東供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聯合建設了500畝的高產示范區,通過深耕“試驗田”,為科技種田“打樣兒”。該鎮全面推廣優良品種,實施水肥一體、深層播種、一噴三防等措施,以科技支撐糧食高產,“噸半糧”生產能力顯著提高。
良種+訂單種植增產又增收
玉米高產示范田種的是淀粉專用品種“先達糯”,該品種每畝地產量可達750公斤以上,最高可達900公斤,是抗病高產的優質品種,同等條件下畝均多產出糧食100公斤左右。
山東供銷現代農業發展集團有與宜瑞安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合作,實行訂單種植,訂單糯玉米的價格要高于市場價格0.075元每公斤,每畝地增收500余元。
“好品種、好的管理,再加上訂單種植,增加效益是必然的,這也給群眾提供了樣板。”平原縣張華鎮藺莊村黨支部書記藺慶華說。
多層施肥精準分餐管半年
過量使用化肥帶來了土壤板結、酸化等難題,如何打破惡性循環、提升綜合地力,是如今種地面臨的一個難題。
示范田的播種采用了先進的“海輪王”大型播種機械,一次性完成玉米深松播種、全層施肥作業。
深松播種為種子鋪了一層“棉被”,將原有的8厘米播種耕作層提高到20厘米以上,打破多年來堅硬的犁底層,促進保水保肥和根系生長,打通了玉米根系向下生長的空間。
全層施肥給種植提供多層“分餐”,根據植株生長期,將肥料分為3到6層,均勻地撒施到耕作層,從苗期到成熟期,在不同的生長期為根系提供不同的肥料,吃一餐管一段,用一次管半年,做到全程不追肥、不脫肥、好管理。
通過這一季的試驗,示范田深松多層施肥效果明顯,玉米長勢均勻、果穗齊整,經受住了今年多雨天氣的考驗,取得了豐收。
四次飛防套餐服務壯“筋骨”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普及,農作物飛防作業已經推廣到“尋常百姓家”。
“我們合作社自己就有全套飛防設備,可以隨時提供作業,今年8月份,我們根據玉米病蟲害情況和長勢,定制了第三輪營養套餐加殺菌作業,對示范田進行了噴灑。”示范田工作人員介紹。
精準的田間管理為高產提供了有力支撐,僅玉米這一個生長周期,合作社已經開展了四次飛防,包括一次除草和三次營養套餐,合作社適時根據玉米長勢,噴施營養套餐,保障生長期需求,保證營養均衡供應;合并兩次殺菌,控防兼備,有效防治病蟲害。
“張華鎮玉米高產示范田通過良種化、訂單化、科技化種植,取得了良好示范效果,既讓群眾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科技創新的成效,也為下一步平原縣‘噸半糧’核心區規模化種植提供了示范,為如期打贏‘噸半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基礎。”張華鎮黨委委員、副鎮長郝文勇說。